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柳铭淇自然不是这个时空的人。

    古代的东方古国,是没办法发明扑克这样的东西的。

    哪怕是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jqka,也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说起来他也倒霉。

    出身孤儿的他从小就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只是拼命学习、不断获得了奖学金,才能支持他去学习。

    好不容易经过20年的努力读书,在获得物理和化学双博士之后,他已经接到了两家国内话,说着以前的所有事情,祈求能让儿子恢复过来。

    拜她所赐,柳铭淇知道了这个世界的许多信息,也明白了自己身边的状况。

    老实说,前世身为孤儿的柳铭淇,能被人这么疼爱关心,心里也是暖暖的。

    虽然还不至于马上心甘情愿的认她做妈妈,可心中却还是对裕王妃很是喜欢,把她当成了身边的亲近长辈。

    相比起裕王妃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具身体的父亲——裕王,对儿子的感情便有点含蓄了。

    如果不是裕王妃说起,柳铭淇还不知道,这个每天只来探望自己一次的老爹,实际上每天都亲自去家里的酒楼,安排他们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来。

    裕王府的构成相对来说很简单,主人仅有裕王、裕王妃和柳铭淇一家三口。

    裕王身子骨不大好,裕王妃这么多年也就生了柳铭淇一个,而裕王也没有因此而另外纳侧妃。

    听到这个消息,柳铭淇不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历来这些贵族富豪家庭,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兄弟姐妹争权夺利的事情。

    如今自己是独生子,便避免了穿帮,更会减少很多烦恼。

    小环境是稳当了,至少柳铭淇比百分之九十的穿越前辈们都幸福。

    那么大环境怎么样呢?

    这个天下的许多地名,都是和前世的中华大地一样的,倒是给了柳铭淇许多熟悉感。

    大康朝承接前朝动乱而定鼎,目前已经建国八十余年,经过八十年的休养生息,加上老天爷赏脸,十年有七八年都是风调雨顺,大康的国力不断的在增强。

    可是最近几年却也不那么走运,像是五年之前西边儿的严重干旱,前年广西那边的大水灾,然后又是去年福建那边超级台风,每一次都是上百万民众受灾,国库的银子跟泼水一样的洒了出去,大大的耗费了蓄积起来的财力。

    其实原本用不了那么多的,柳铭淇知道的历朝历代皇帝,赈灾可都是“力所能及”,而且发下去就不管了,造成有十分之一的灾民得到救助都是谢天谢地。

    景和帝不一样,他不但尽可能的救全部的民众,还要派禁军去守着赈灾,这样的耗费可就比别的皇帝大得多了。

    因此耗费自然也是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国库和内库肉眼可见的空了下去,如果不是家底厚,恐怕早就头疼了。

    现今大康朝正处于景和三十年。

    当今天子自十七岁继位以来,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屡次减免税赋,积极为农民减轻负担,又屡次全力救灾,非常受到民众们的拥戴。

    景和帝对宗室的亲戚们怎么样呢?

    答案是同样很好。

    不仅仅是景和帝,大康朝的祖制规定就是要尽可能的照顾好宗室,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杀戮宗室。

    迄今为止八十年的时光里,历任皇帝没有杀过一个宗室成员。

    有一百三十九位宗室,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削去原本爵位,成为宗室爵位中最低一等的子爵,但仍旧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绝大部分的宗室成员,都能一辈子享受富足的生活。

    大康朝可不像是大明朝那么的苦比,连宗室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相反的,大康朝对于宗室向来优待,除了固定的丰厚俸禄之外,逢年过节都能有各种赏赐。

    就拿自己的父亲裕王来说,裕王跟景和帝不但是同一个父亲,而且还是同母,目前皇宫里面的那位老太后,同样也是柳铭淇的祖母。

    除了刚刚开国的那么二三十年,实在是百废待兴拿不出更多的钱出来,从六十年前开始,宗室子弟们拿的都是双俸。

    大康朝的亲王俸禄,礼制为“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

    拿白话来说,便是一年给一万两银子,外加粮食六十万斤,其中粮食你可以自己选择要多少小麦、多少大米。

    裕王府上上下下连着柳铭淇一家三口,也不过三百多人而已,六十万斤粮食分到三百多人头上,每人每个月两百斤粮食,怎么吃得完?

    更别说裕王拿的是亲王双俸,除了两万两俸银,领到手的还有一百二十万斤粮食。

    也就因为吃不完,善于打理家里的裕王妃,干脆前些年就做起了酒楼买卖,在京畿周围一共开了五家酒楼,生意还算不错,每年结余都有几千两银子。

    是的。

    大康朝的宗室虽然不允许参政,但是却被允许做生意,并且税率非常的低,按照等级不同,在三十税一到五十税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