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88年5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库塞-侯赛因的官邸内。

    “殿下,华夏的谢(凯)保证,如果苏联方面继续继续禁止出口rd-33发动机给他们,他们将用他们自主研发的涡扇-6g发动机作为替代,安装在交付给我们的那批超-7a战机上面。”一下飞机,欧德-易卜拉欣连行礼都没有放,直接坐车来向库塞-侯赛因汇报。

    “他们的这款发动机,使用寿命是多长?”库塞-侯赛因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两年的行政经历,让库塞-侯赛因学会了很多东西,武器装备和军工类的知识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欧德-易卜拉欣毫不犹豫的回答:“到目前为止,不开加力的话,使用寿命超过700个小时,如果经常开加力,使用寿命也能达到300个小时。而且他们还在不断进行试验,努力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到1500个小时。”

    这些都是欧德-易卜拉欣离开华夏之前就背熟了的,虽然是经过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出来、理论上能达到的数值,但不管怎么样,实际的数值也不会相差的很离谱。因此,欧德-易卜拉欣这样对库塞-侯赛因汇报,也不算是隐瞒。

    而使用寿命提升到1500个小时,则是谢凯提出来的。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达到苏-27使用的al-31发动机那种1500小时的使用寿命,就缺乏竞争力。rd-33发动机相对al-31发动机来说,虽然价格要便宜,但带来的是战机性能的不足。目前的涡扇-6g更是如此,推力跟推重比都有很大差距,综合算起来使用成本还是很高。

    华夏国内的技术标准最早来自苏联,跟欧美国家的标准不同。尤其是在发动机使用寿命的规定上,更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发动机使用寿命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小时,而苏联跟华夏的,只有几百个小时,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苏联跟华夏技术太落后导致的。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别,是因为这两者的标准不同:美国的使用寿命是不断地更换各种零件到达的;而华夏跟苏联的使用寿命则是根据一些核心零部件来定,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就是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说得通俗一些,美国的发动机使用寿命,根本就不考虑大修什么的,真正达到使用寿命,是原本构成发动机的所有零配件都彻底被更换完,甚至最核心的一些零部件也报废。而苏联跟华夏的发动机使用寿命,直接都以大修为界限。大修,依然是修理,而不是报废。

    当然,大修也是有限制的,一台发动机设计寿命要比实际寿命小,经过几次大修后或者到了设计寿命后强制报废,每次大修间隔时间要小于上一次大修间隔时间,如果到寿发动机到寿后仍然有较好的性能,经过延寿后可继续使用,但不能无限延寿。

    结束了汇报,就在欧德-易卜拉欣准备告辞的时候,忽然听见库塞-侯赛因说:“欧德,总统打算明天去视察拉马迪空军基地,观看超-7a的飞行表演,你也跟着一块去。”

    “是,殿下。”虽然感到很惊讶,但欧德-易卜拉欣还是立刻作出了回答。

    拉马迪这个地方位于巴格达以西120公里处,向西靠近xuliya大沙漠,因此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等人是乘坐飞机,在伊拉克空军的几架幻影f1战机的护卫下来到了这里。

    跟随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来的除了少数人以外,大部分是来自伊拉克国防部和空军部的高级军官,下了飞机之后,他们将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停在不远处的那几架超-7a战机上面。

    机头略微下倾,前鸭翼外加大三角翼等的气动布局设计,即使不少人在这之前已经看过了宣传部拍摄的照片,但在看到实机的时候,还是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因为这款战机在外形上,一改过去华夏战机的设计,看起来完全是西方脸,至少在外观上,给那些偏向欧美战机的伊拉克军方高层们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好印象。

    负责驾驶超-7a战机进行飞行表演的,是那七名最先接受培训的种子飞行教官,带队的人是伊拉扎克中校。

    在法奥半岛收复战爆发的第一天,当时还是少校军衔的伊拉扎克驾驶超-7a战机与他的搭档穆法塔斯一道在阿拉伯河下游的东岸上空巡航,为预备役第九师提供空中掩护。就在那一天,伊拉扎克将超-7a战机挂载的两枚“雷鹰”-1型中程空对空导弹(“天空闪光”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华夏版本)和两枚“雷霆”近程空对空导弹全部发射出去,击落了四架伊朗军的战机,随后又贴地飞行,用机炮对地面的目标进行扫射,当场打爆了伊朗军队装备的两辆飞盾-359和一辆地红旗导弹发射车。

    当法奥半岛收复战结束后,伊拉扎克成为了共和国卫队战机部队成立以来诞生的第一个王牌飞行员,军衔也提升为了中校。

    而被派到伊拉克来担任培训教官的华夏飞行员——屠浪和杨超,则在塔台内负责用无线电进行指挥。

    很快,在跑道上完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