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伊拉克,西南特区,库塞基地。

    “殿下,这事‘探宝行动’中,我们得到的收获如下------我已经让可靠的人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随时可以起运出来。”欧德-易卜拉欣向库塞-侯赛因汇报这次在印度喀拉拉邦帕德马纳巴史瓦米庙探寻和“搬运”特拉凡科王室宝藏行动的收获。

    这个行动,参与的有巴基斯坦总统的心腹姆哈马德-卡玛然、“凯盛”公司的老板柳东盛、库塞-侯赛因的得力手下欧德-易卜拉欣、开着私人游轮来接应的瓦利德王子,还有以“兔子”为首的“河蟹”佣兵团部分精锐人员。

    过程有惊无险,收获却是巨大的。这些价值非常高的宝藏,姆哈马德-卡玛然代表的巴基斯坦方面拿走了百分之五十,欧德-易卜拉欣代表的伊拉克方面拿走了百分之二十,瓦利德王子代表的沙特方面、“凯盛”公司的老板柳东盛和“河蟹”佣兵团各拿走了百分之十。

    对于这样一笔看似巨大的财富,库塞-侯赛因的反应是——平静的点了点头。

    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欧德-易卜拉欣都觉得现在高兴的似乎早了点。这些宝物价值连城,但仔细一想不值得让人太激动。将那个神庙里获得的所有宝藏都加起来,初步估算也就600亿美元,而且这是作为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计算出来的。如果按照黄金和宝石的价格来计算,恐怕只有30亿美元。(注:在360百科中,有人说一个密室的宝藏价值5亿美元,另外有人说价值100亿美元。在这里,我设定为,这些宝藏当作黄金和宝石直接交易的价格为5亿美元,作为艺术品的收藏价格是100亿美元,然后六个密室加起来就得出3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

    伊拉克一方得到了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分别价值6亿美元和120亿美元。怎么样让这批艺术品的价值最大化,这是需要谨慎思考的。

    待欧德-易卜拉欣汇报完毕,库塞-侯赛因说:“等下你也去小会议室开会。”

    “是,殿下。”欧德-易卜拉欣知道,这是要开秘密会议的节奏。

    几个小时后,“伊卡”咖啡馆。

    “卡尼娜,过段时间我要去沙特一趟,问那些王室的成员借一笔资金,用来发展西南特区的经济。”欧德-易卜拉欣将那些可以让外界知道的消息提前告诉给卡尼娜-库里科娃,同时卡尼娜-库里科娃给予欧德-易卜拉欣一些好处,这就是他们合作的方式。

    就在数小时前,库塞-侯赛因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讨论得出的最终方案是将这些不方便大量出售的艺术品用来作抵押,向沙特方面换取现金和贷款。当然,对外宣称是请求沙特方面看在同是阿拉伯国家的份上,提供援助金帮助伊拉克的西南特区发展经济。

    欧德-易卜拉欣这次去沙特的目的,就是去和沙特的国王以及亲王们讨论用那些艺术品换资金的事,毕竟这些艺术品绝大部分是不能直接拍卖出去的,否则很容易被人发现来源是哪里。当然,如果要安全的换成现金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长时间的运作。西南特区的各个项目急需要资金,等不了太久。

    之所以让欧德-易卜拉欣去,主要是因为库塞-侯赛因的得力干将当中,要么离开不了,要么不适合去,再加上这些艺术品都是欧德-易卜拉欣弄来的,于是这副重任就让欧德-易卜拉欣担起来了(同时一旦出事,也是此人来背黑锅)。

    卡尼娜-库里科娃知道欧德-易卜拉欣说的不一定全是真实的,不过她还是认真的记了下来。

    “欧德先生,我希望你能给库塞殿下提议,从苏联采购一些设备。当然,是在你们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卡尼娜-库里科娃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会的,我认为苏联的设备虽然不一定比欧美的先进,但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就是结实耐用。如果不是因为跟波斯人的这场战争,我们依然会是苏联的盟友。”欧德-易卜拉欣说这话不完全是在讨好卡尼娜-库里科娃以及身后的人,萨达姆-侯赛因上台之后的前三年,伊拉克和美国的关系确实紧张。直到1982年,伊拉克在战场上的局面不太好,加上美国需要伊拉克对付伊朗,双方的关系才开始改善。

    可以说,目前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属于相互利用,远远达不到盟友的程度。

    “对了,卡尼娜-库里科娃,我上次委托你的那件事,办的怎么样了?”欧德-易卜拉欣说的是不久前,作为交换条件,他让对方打听苏联国内有哪些武器装备的生产线和技术是可以出售给伊拉克的,并且附上所需要的引进资金。

    对于这样一个要求,卡尼娜-库里科娃没有拒绝,毕竟这对苏联也有好处。

    “这些东西,你可以拿回去慢慢看。”递给欧德-易卜拉欣几页纸后,卡尼娜-库里科娃起身离开了。

    看完这几页纸的内容后,欧德-易卜拉欣在心里直感叹苏联方面做的不地道,价格超贵不说,允许出售的还是那些已经落后了的生产线和技术,到时候再从华夏引进生产线和技术那可就别怪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