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86年6月下旬,塞马沃郊外的哈马耶沙漠。

    几辆涂装着黄黑色军用沙漠迷彩的伊拉克坦克正在隆隆开进,从它们的外观看,大概是华夏制造的69式坦克,但仔细观察一下,则可以看出细节上的不同,无论是火炮还是坦克炮塔上的观瞄装置,都具有典型的西方色彩。

    这几辆坦克是伊拉克塞马沃的坦克工厂与华夏617厂合作的结果,当然,这几辆坦克不是由塞马沃的坦克工厂生产出来的,它的生产线还没有完成建设,它们是由伊拉克国防军某部提供的69式坦克车体,然后利用已经建设好的大修线,在华夏技术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装的。由于使用了英国皇家军械厂的带轻型热护套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和马可尼公司的火控系统(华夏国内已经引进了这两种技术),因此改装之后的这款坦克在华夏国内被称为69-3式或79式主战坦克。当然,为了适应中东地区的气候环境,这款坦克还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改。

    这条坦克生产线的所有设备,都是在5月下旬的时候运抵伊拉克的。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安装好生产大修线,并完成对几辆69式坦克的改装,自然少不了华夏和伊拉克方面的相关人员共同努力,其中就包括欧德-易卜拉欣。

    自从正式签订引进69式坦克生产大修线的合同后,欧德-易卜拉欣就没有一天真正休息过,选址、监督各种设备的运输,他都要在场。而在修建与69式坦克生产大修线配套的厂房和其他设施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纰漏,他经常去视察和监督,整天守在工地上也是常有的事情。

    69式坦克的生产大修线以及相关设备运到之后,欧德-易卜拉欣更是吃住在坦克工厂,一方面是为了让华夏技术人员与被授予“伊拉克荣誉公民”身份的工人们之间能够交流的更加顺畅一些,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和督促被授予“伊拉克荣誉公民”身份的工人们能够尽快掌握相关的技术。如果不是每天都要去向库塞-侯赛因汇报工作,恐怕欧德-易卜拉欣这段时间就连坦克工厂的大门都不会迈出一步。

    另外,为了调动华夏技术人员和被授予“伊拉克荣誉公民”身份的工人们的积极性,欧德-易卜拉欣还自己掏钱,补贴这些人的伙食费和加班费。

    好在这段时间以来的辛劳最终得到了回报,在华夏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这些被授予“伊拉克荣誉公民”身份的工人们很快熟悉了将69式坦克改装为69-3式坦克的整个过程,虽然改装所需要的大多数零部件仍然需要从华夏的617厂订购,但这款坦克的出现,象征着伊拉克不能自己组装坦克的局面改变了,虽然这些被授予“伊拉克荣誉公民”身份的工人们最终很有可能会选择离开伊拉克。

    坦克驾驶员挂档、推杆、换档,时而高速行进,时而猛烈急转,38吨的沉重车身在猛烈的急转保持平衡,甚至有漂移的感觉。改进后的坦克显示出了良好的机动性,让前来观看的一大票人都点头赞赏。

    机动性展示过后,随后而来的火炮威力展示更是让在场的人们开了眼界,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皇家军械厂的带轻型热护套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虽然比苏制115毫米滑膛炮的口径小了10毫米,但威力却大大提高,竟然能一炮将并列的两辆t-55坦克的炮塔击穿。这种火力让所有人都咋舌不已,显然这种英国火炮的威力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虽然在众人的印象中,这款坦克仍然无法和世界一流的主战坦克抗衡,甚至连共和国卫队已经装备了的359式低配版坦克也比不上,但对付伊朗人的m60和m48坦克应该是绰绰有余了。而对于伊拉克坦克的老对手“酋长”式坦克来说,这款坦克坦克在火力上不如“酋长”式坦克,但机动性上超出,综合算来应该不相上下,但这款坦克坦克的价格却仅是“酋长”式坦克的五分之一(在零部件全部从华夏进口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目前最节省资金的方式)。在两伊战争这种消耗战当中,这可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关于这款坦克型号的命名,伊拉克高层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将这款坦克命名为“瓦利德”,这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军事将领,有“安拉之剑”称号的哈立德-本-瓦利德。

    虽然“瓦利德”式坦克的测试还没有结束,没有进行沙漠恶劣气候的试验,但西南特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库塞-侯赛因仍然决定开启它的生产线,尽快装备伊拉克陆军,提高己方的战斗力,同时准备承接国外的业务赚取利润。

    没办法,真正当家了才知道钱不经花,之前卖地皮弄到的钱很快就用在了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面,导致西南特区的流动资金也没剩下多少。如果不是库塞-侯赛因通过与沙拉比进行一番“交流”得到了一笔资金,塞马沃的坦克工厂以及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根本就建立不起来,如果不是他老爹萨达姆-侯赛因总统私底下提供了一笔资金,恐怕连对69式坦克进行改装和测试的费用都没有。

    前来观看“瓦利德”式坦克测试的人群当中并没有欧德-易卜拉欣的身影,一方面是他决定将这种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