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帝说罢,就让人送火药来,跟在身边的人见都劝不住,胡硕和陆珂更是直抖手,胡硕一脸怒容的看着胡思远,眼神中的意思就是,不管今天什么结果,回见我一定好好收拾收拾你。

    没办法,只好找来全副的盔甲,给皇帝穿戴上,皇帝也有十几年没披甲了,好在经常锻炼,身材还可以,穿戴上盔甲之后,陆珂还要求皇帝戴上面甲。

    皇帝现在的火帽啊!”

    所有人都没从震惊中缓过劲来,除了胡思远和吴元建,还有就是皇帝。

    皇帝知道,这事造不了假,并且自己当时瞄准的,就是白圈左边,并尽力的将准星向白圈中心上压过去,只是没想到自己选择开火的机会很好,直接命中了靶心。

    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胡硕和陆珂,二人让手下再次准备靶子,并且亲自上阵,用两支崭新崭新的步枪,对着一个靶子连续射击,每人打了十来发才停手。

    二人选择的同样是坐姿射击,这样能更好的瞄准,可是等靶子抬回来时,就连皇帝都不淡定了。

    靶子白圈中布满了弹孔,并且越靠近靶心,弹孔越密集,这代表什么,这代表这支火枪,只要你瞄的够准,端枪的手够稳,在二百米的距离上,能把敌人的脑袋打碎。

    皇帝拍了拍胡思远的肩膀,又一把拽过吴元建,哈哈大笑“有了这样的利器,这天下,还有何处是我大夏儿郎不能去的?”

    胡思远连忙说这种武器制造麻烦,成本虽然会因为钢管产量的提高逐步降低,但是还会比滑膛枪搞出三成左右,主要增加的部分,还是因为拉制膛线的机器造价不低,前期的投入分摊到每一支步枪里,也不是个小数目。

    皇帝听完,问道“你那个制造钢管的机器,现在产量如何?”

    胡思远看了看李铁成,李铁成身边的宋祥接过话头道“回陛下,枪管的打造现在是小臣负责,这段时间不断添置机器,扩充规模,已经有十五套机器在生产枪管,二十四小时,三个班组不间断生产,每套设备每天能加工十二根枪管,总产量一百八十根,成品率很高,在九成到九成半之间,每天最少能拿出一百六十根枪管。”

    皇帝很满意,再加两套设备,一天生产的枪管就可以装备一个步兵连了,还是全部装备火枪的步兵连。

    胡思远连忙解释说“陛下,现在拉制膛线的机器,只有两台,拉制一个枪管,最快也要四个小时,这还是使用水力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人力,时间将大大增加。”

    皇帝立即下令,让胡思远在铁炉谷建设枪管车间,好在之前预留了大量的土地,河流也被分水堰分成两股,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速提升,给水力机械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动力。

    胡思远早在建设高炉的时候,就在河流右侧河道上开始建设建远纺织厂一样的厂房,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按照胡思远的设想,至少要每天出产一百八十根左右的枪管,保证每天能够换装一个步兵连,半个月装备一个步兵团。

    按照这样的产能,帝国想要装备一百个火枪步兵团,大概需要四年多的时间。

    不过火枪可不是只有步兵才装备,步兵团也不可能全部换装成火枪兵,现在的战术,依然需要大量的长枪兵和刀盾兵来保护火枪兵。

    按照帝国陆军的基本步兵编制中,一个步兵营,每个营三个连,只需有一个连装备线膛步枪即可,其他两个连装备长枪和刀盾,或者在步兵连的四个排里,装备两个火枪兵排,其他两个排,装备长枪和刀盾。

    不过这个应该是胡硕操心的事情,皇帝现在只想让自己的军队,赶紧用上新式火枪。

    皇帝命令李铁成立即组织人手,在胡思远机械研究所的帮助下,量产膛线机,并组织人手,将现有的滑膛枪生产停下,全面转产新式线膛枪。

    安排完之后,皇帝又是对胡思远好一通夸赞,他现在心里十分轻松,有了这种射程逆天的武器,巴隆王朝如果敢来找夏国的麻烦,相信帝国陆军的火枪兵们,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弹雨。

    胡思远见皇帝高兴,连忙对皇帝行了个礼,然后诚恳的说道“陛下,既然打算投产这种新式火枪,还请陛下赐名。”

    吴元建觉得,自己的兄弟能用现在有限的工业基础,制造出线膛步枪,感到与有荣焉,于是也对着皇帝深施一礼道“父皇,儿臣请父皇为新式步枪赐名。”

    陆珂、李铁成、金大成、宋祥和皇帝的亲卫,以及枪匠等人,也纷纷向皇帝施礼,齐声道“臣等请陛下赐名。”

    皇帝看着众人,又看了看摆在桌子上的步枪,哈哈大笑道“都起来吧,思远,你做的不错,上次的一百毫米野战炮,朕只是赏了你一块玉牌,你不会怨朕吧?”

    胡思远连称不敢,胡硕更是诚惶诚恐,皇帝笑着道“你和元建是兄弟,你们是我们大夏的未来,元建弄出新式火药,我也赏了他一块玉牌,跟你那块一样,你很好,真的很好,胡子头,你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胡硕连忙道“托陛下洪福,臣惶恐。”

    皇帝将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