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近比较干燥,弄到的泥土是粉末状的,这样的好处是里边没有杂质,坏处是操作要多几步。

    做砖的位置是一处晒坪,清理过的。

    大家各做各的,有些人会分工合作。这年头的人私下干活可不会偷懒,效率都挺高。

    唐行之先把一堆泥大概五六斤,像堆水泥堆那样,搞成个火山口的造型。

    然后往中间加适量的水,拌在一起。

    水的数量……和和面差不多。

    除了加水之外,还要添加禾秆草的碎末,相当于水泥里放钢筋的效果,可以防止开裂。或是可以添加草木灰,相当于调配混凝土,可以增加强度。甚至可以两种一起加。

    这边打土坯是只加禾秆草。

    搞成一团后,开始蹲着揉面一样揉这块泥。水少了加水,泥少了加泥,手感感觉得出来的。

    然后是来回揉搓、摔打,和和面是差不多的。

    唐行之这会儿下身是一条干活用的短裤,这是他的工装,已经被泥土搞得很脏了。

    上身干脆就没穿,露出精壮的肌肉。

    也不是他喜欢暴露,而是少穿一点,就少洗一点衣服,现在洗衣服可不是简单的事。

    一群人里唐行之最壮实,搓泥团就和揉面一样简单。

    不知道怎么的,唐行之想要唱歌……

    啊,我在冻贝玩泥巴,虽然冻贝不大,我在大莲没有家……

    但为了不显得另类,他就没唱。要只有自己在,他估摸着就唱了。

    把泥团揉了十多分钟,然后塞入一个模具里。

    这模具是四条木条组装成的,塞进去锤锤打打,剔除掉多余的部分,不让泥砖过厚,拍打严实了,再把泥弄出来,也就成砖了。

    晒个几天,砖块水分蒸干,泥砖定型了,才可以拿去盖房子。

    唐行之之所以会做这个,还是因为他曾经想做荒野求生的阿婆主,学过怎么户外盖房子。

    在2020年很少有人需求泥砖了,这没火砖结实耐用,甚至成本更高。

    但偶尔也是会有人有需求,泥砖做的灶台越烧越旺,有的人图吉利会造泥砖灶台,也有些人是喜欢吃柴火饭,特地去造。

    做好了一块泥砖,唐行之刮干净了模具上的碎泥,然后又涂了一遍水。

    虽说泥砖做得不会那么精准,但还是要尽量做好的。

    接着再做第二块,把之前剩的泥和新的搞一起,这一次唐行之不是用手摔打了,而是用铁锨和一种半木半石的锤子。

    半天下来,唐行之做了一小堆泥砖,这在一群人里都是最多的,干这个相当费体力。

    “行啊老表,没想到你居然是我们中做得最多最好的,小看了你。”傅磊原先只是觉得唐行之老实本分,就想把他融入他们生产队青壮队的团体。毕竟唐行之这么大块头,天天和小孩混,那是浪费了。

    现在接触下来,发现唐行之相当能干,不仅是傅磊,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打土坯是累,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饿了吧?走!吃饭!干饭管够!”

    干饭管够,菜是大白菜炒土豆,里边还有一两片薄薄的肥肉,这可是现在最好的饭菜了。

    唐行之也不客气,吃了饱肚,然后也不急着走,和一群人吹牛聊天。

    聊的都是自留地种点什么好、家里养点什么,还有人悄悄问唐行之怎么钓鱼。

    现在的人朴实,没后来那么多花花肠子。

    接触的村里人没奶奶说的那么坏,没那么爱欺负人。当然,这可能和唐行之人高马大,一身肌肉有关。

    也可能是只有那么几家爱欺负人,然后其余的冷漠看待,不过冷漠本身也是一种恶。只是世道和人性如此,也是无可奈何。

    今天都帮别人打土坯盖房子了,那干脆就把自己屋子修修,上次下雨还漏水。

    屋顶是斜面,2/3是茅草顶,1/3盖上了瓦片,坏的地方是瓦片的。

    这瓦片屋顶专业术语应该叫做蝴蝶瓦屋面。南方叫做仰合瓦,北方叫做阴阳瓦,一个意思。

    它的结构是先用足够结实的木条,搞里边的骨架。木条空隙不能太大,太大架不住瓦。太小的话放木料多,又费钱,也会增加重量,不利长久。

    木条之间的空隙,把u形瓦片的凹面朝上架上去,然后两个凹面朝上的中间,再扣个凸面朝上的。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不会碰到木条。

    现在情况是,之前的房屋用的木头不是太好,有个地方朽了,落下了一片瓦片。

    唐行之从唐爷爷那借来了竹梯,又搞来了个小桶装着工具,爬上了屋顶。

    他小心翼翼的把那窟窿附近的瓦片揭开,把之前断裂的木条搞直,加两块木条,从两侧加固。各钉了几颗钉子,最后把瓦片盖回去。

    这肯定不够结实,但这房子他又不打算住很久,指不定过两年就推了重建。

    最后再小心翼翼的爬梯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