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俞新其实是外行,但无论怎样,中学的政治课他总是听过的,大概知道金融的基础便是信用与货币,而要使用好信用则要建立起银行。

    “钱莱,我有个办法,可以暂时让财政部快速得到资金。”,对于自己财政部部长的名字,俞新笑了很多次,他甚至想提醒他不要起这么“直白”的名字,显得太启财政部里里外外都是财迷似的。

    “请殿下明示。”钱莱听到有办法赚钱,连忙站起身来,充满希冀的看着俞新。

    好吧,看来这名字没叫错......

    “财政部可以成立一个直属部门,就叫做帝国中央银行吧。”

    其实这个时空中是有银行存在的,运作和资金流动方式单一,且天堂盆地面积小,人口少,资金流动不多,所以没有存在银行的必要,人们还是习惯将钱放在自己家里。

    俞新考虑到,既然要建设金融体系,那么就尽量一次性架构完整。

    “首先要成立一个中央银行,直属于财政部,只掌握制定和执行太启帝国的货币政策,同时对未来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不进行实际金融交易。”这些都不是新鲜概念,包括方鸿儒在内的本地人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不解皇子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成立一个银行,要知道,天堂盆地的人们是没有习惯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的。

    “成立中央银行的同时,还要再成立一个直接与我的臣民们进行交易的银行,就叫太启银行吧。”,众人不解为什么要成立两个银行,而且其中一个只负责监管不进行交易。

    俞新知道他们并不解其中意义,便接着说道:“太启银行是我们成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可以存款、贷款等业务,但因为目前银行业的信用基础还没有,所以这都不是重点,我的重点是利用这家太启银行发行债券和股票。”

    俞新话毕,包括能量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

    他知道这些内容早已超出他们的认知,也为了更好地向面前这些自己政策执行者们庖丁解牛的解读好自己的思路,他又接着说道:“目前债券我们只发行国债,意思就是,只要子民们通过银行购买了我们的国债,我们就按照一定的利率,定期返利给他们。太启帝国蒸蒸日上,相信购买国债的人一定会不少。而股票则是各商会将自己的产业虚拟化,可以进行出售的部分。我打算将太启贸易商会分出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进行售卖。”

    钱莱和王克等人听到这里,止不住的点着头,仿佛觉得早该这样了。

    俞新其实不想这么早的引入金融市场,他更希望在势力初期,将资本更集中一些,以便在生产建设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目前的困境不得不让他利用这种力量,从人们的手中提前吸取部分资本。

    “同时,太启外贸商会和生产武器的太启军工商会进行名义上合并,这样通过外贸商会卖出股票的钱,就可以用来收购硝石了,这也是战前的特殊动作,战后还是要分割开的。”,俞新认真的说着。

    接下来,俞新与相关部门的官员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终将这一政策敲定了下来,制定了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随着事务的曾多,俞新越发感叹能量人的好用了,不得不承认他们虽然灵动性和变化性不如部分人类,但吃苦耐劳与忠诚可靠上,远远超越人类。

    在太启帝国成立之初,很多部门成立都是第一次,俞新本人对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只是皮毛,到了行政过程与实际对接时,才发现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但好在所有掌握“权利”的能量人官员们都清廉公正,这才让新政府的磨合过度期变得顺畅了许多。

    接下来的几天里,所有的事情都在按着自己的规划稳步向前推进着。

    方鸿儒的总理部派出了使团,由帝国军团第一团的一千人护送,他们原本是董岩带领的嫡系部队,虽然是旧式军队,但经过了俞新要求的军训后,精神风貌提升了一大截。

    同时因为钢产量上来了,所以每个士兵都由原来的锁子甲换成了银光闪闪的钢制板甲。

    他们护送太启使团进入义合城时,不但精神昂扬,身上精良的铠甲闪着银色寒光,着实让各城势力内心多了一份沉重。

    北方几城自然不愿与这样强大的对手对抗,尤其是北利与安定两城,太启的崛起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实质上的威胁,而且在他们看来,太启城从未表露过恶意,但被迫于水昌与义合两城的压力以及开出的诱惑条件,他们还是各自派了三千人来到了义合城。

    俞新是刻意这么做的,他很满意自己设计的轻量化钢制板甲以这样的形式第一次亮相,给敌人的震慑力不输于在战场上。

    谈判共进行了五天,这也是方鸿儒刻意指示下,故意拖慢节奏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军工部门争取更多的生产时间。

    谈判太启方面的要求是:四城联盟撤军,条件是太启帝国交出所有的肥皂贸易,由北方四城分掉。

    水昌城虽然表示了强烈反对,他们认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