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守规走进福宁殿,腰立刻就弯的更深了。走到书案前站定,小声说道,“官家,小的回来了。”

    “嗯。”皇帝没有抬头,依然批着奏折,只是轻轻的发出了一个鼻音。皇帝不是那么好干的,每天奏折海了去了。就这还是经过一次筛选后的结果,每天不到三更,哪里能睡觉。

    批完一份,又拿起一份看着。问道,“查的怎么样?”

    “回官家的话,小的已经查到谭钰的家人,乃是福清县的大户。没有发现谭钰的踪迹,小的不敢打草惊蛇,一直是暗中监视。”

    王守规偷偷看了一眼,见皇帝在听,忙接着道,“一直到上个月初十,谭钰托人捎了封信回家。稍信的人已经审过,说是五月初,在京师见到的谭钰。信也查看了,都是平常的问候,没有说在什么地方,也没有说在做什么事,没有丝毫破绽。”

    “数月过去,皇城司丝毫没有进展啊。”皇帝不太高兴。

    “请官家责罚。”王守规慌忙跪下。

    “起来吧,不关你的事。去了福建几个月,也辛苦了,下去吧。”

    “小的告退。”

    王守规退出了福宁殿,直起身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王守规是王怀举的副手,当初在谭钰家里发现了紫色的果子,他就被派去了福建。

    带着一帮手下,追查谭钰,谁想一盯就是三个多月。可惜没有什么捞到功劳,但终究是回到京师了。他受够了福建的气候,打死也不想再去那个地方。

    王怀举被贬去守皇陵,皇城司现在就是他王守规说的算了。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着明确的认知的,做不了什么大事,只有忠心,才是自己最大的依仗。他和皇帝的情分,就是源于忠心,才建立起来的。

    天圣十年,一场大火席卷了皇宫。夜黑风大,火势迅速蔓延。先是烧毁了崇德殿,又烧毁了长春殿,最后竟烧到了皇帝寝宫延庆殿。

    皇帝赵祯正在休息,眼看火势越来越大,內侍不敢近前。正在危急时刻,小黄门王守规淋湿衣服,冒着变成“烤鸭”的危险,冲进火海把皇帝背了出来。一路小跑,远离坍塌的延庆殿。竟救下了大宋皇帝。

    赵祯感念王守规的忠心,越次拔擢,官儿一升再升。奈何,王守规朱才人生了儿子,虽然看着身子弱,但总是母子都平安。自己多了一个妹妹,又多了一个弟弟。

    吃罢早饭,于飞开始在他的小花园大兴土木。

    自从住进这里,看到园子里的池塘,他就动了改成泳池的心思。种一池子莲菜有什么看头,又没有人挖出来吃。

    还是水池子好,清亮亮的看着就凉快,还能游泳,多好。

    前几天,皇后已经点头答应派人改造。皇宫不缺匠人,各式的匠人都有。几个看似大匠的绿袍官儿,看着于飞画出来的图纸,满脸堆笑,一口应承。

    太简单了,把水门打开,排出池水,挖出淤泥;在池子的底部铺上卵石,四壁用青石一砌,把水注满就完工。

    留下匠人们施工,于飞往仪凤阁去。

    却是苗氏病了,他要去看望一下。苗氏的身体一直不好,劝说她习练八段锦,她却是懒得动,偶尔练上一次两次,根本没有用处。估计是天热,中暑了吧?

    果然是中暑,太医开了一些药刚走,于飞就进屋了。

    “怎么会中暑?没有在屋里放点冰?”于飞问道。

    “哪里还有冰?”徽柔极不忿。宫里每年存的冰不少,但挡不住用的人多啊。往往都是暑天还没过完,存的冰就用完了。

    就算还有,也要给皇帝皇后备着。妃嫔都有定量,用完了自然就没了。

    “这样啊。”于飞还真是不知道,他昨晚还享受着冰呢。思忖了一会儿,他对廖氏说道,“阿母,你去给我找点硝石来。”

    “嗯?”廖氏不明白。

    “我有用,越多越好。”

    廖氏去找管事的女官。于飞站起身走到屋外,看了看房檐下的大水缸,里面存着雨水,防火用的。“去找个铜盆来。”他吩咐道。

    等了有一个时辰,廖氏才回来,后面跟着的內侍,担着担子,挑了两筐。放下问道,“二皇子,这些够用吗?不够还有。”

    “暂时够了,过些天再送两筐来。”內侍答应着,放下担子离开。

    于飞命人抬起一筐硝石,看着有二十来斤。分出来一半倒进水缸里,又在铜盆里加了干净的水,放在水缸里飘着。

    一群人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于飞在干什么。于飞只笑不答,坐在阴影里等着。

    徽柔凑到于飞身前问道。“你这是要做什么?”

    “稍等就好。”于飞神神秘秘的说道。

    “结冰了,结冰了。”香草一直守在水缸边看着,第一个发现了变化。铜盆里的水正在慢慢的结冰,一层冰皮已经看得出来。

    众人惊讶不已,看着于飞的神情更多了几分敬畏。大暑天水能结冰,谁见过?闻所未闻,岂非神迹?

    香草轻轻的把冰皮取出放在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