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寒夜已过,黎明到来。

    宝骑镇外某个荒郊。

    几棵苍郁大树围拢纠缠的枝杈间,陈浮生睁开眼睛。

    多年随同老道士游历山河,他已经养成了无论何时何地,皆可安然入睡的习惯。

    将身上披着的斗蓬脱下,叠好放入背囊中。

    陈浮生舒展四肢,从枝叉间跃落地面。

    然后便是收集露水,涮牙洗脸,将自己收拾整洁。

    再接下来,便是刻印在骨子里的晨间修行。

    陈浮生盘膝坐在树下,开始运行道门传统吐纳之法。

    所谓一呼一吸,内蕴天地,吐纳山川精气、日灵月华。

    时间缓缓过去。

    陈浮生做完晨间的吐纳,心中不禁思绪翻动。

    “我听师父曾经说过,世间修行者,有境界之分。”

    “似乎称为‘一境门徒’、‘二境法第’、‘三境鼎庐’、‘四境宗师’、‘五境灵官’......”

    再之后的境界如何,陈浮生从未听老道士说过。

    “师父应该是三境鼎庐,我此刻还是一境门徒......”

    “也不知境界晋升是什么方法。”

    由于陈浮生还未出师,又因先天有缺,所以十八岁之前老道士也未多说境界之事,只是专致教导他磨练根基。

    等到陈浮生终于年满十八,老道士又亡了......

    “先解决了朝春楼接回姜泥的事再说,师父如今已是魂魄不稳,估计时间不多,要抓紧才行!”

    陈浮生结束修行,背幡提剑,大步向镇外驿站而去。

    ......

    ......

    虹葭古道。

    此地乃是东唐与南楚的交界之一。

    亦是最著名的古道之一。

    只因东唐偏东,环境略干燥,而南楚偏南,气侯湿润。此地向南数百里,又是南楚边界最著名的“蟠阳大湖”。

    多方原因,导致此地时常会有天象异景发生,比如长虹贯天、霞光幻彩等等。

    在文人墨客赞诵下,此地命名虹葭古道。

    隐隐也有与“蟠阳大湖”媲美之意。

    虽说地名优美,但古往今来,此地是两国征战的必经路之一。多年前的沙场鏖战,此地泥土下仍有血色。

    即便如此,虹葭古道因地利,往来商贩众多。所以东唐便在此设下驿站,无论是军机情报交接,或是商旅接待,皆不耽误。

    宝骑镇距离虹葭古道并不远,约莫十几里地。正因如此,溙梧州官府默许古镇古道同处管辖,视为一体。

    朝春楼,是古道上最有名,也是最兴隆的场所。

    不仅提供衣食住行,还有戏班演艺、伎馆迎客,真正的声色具备。往来商旅、江湖豪客,皆是因此流连忘返。

    晨黎过去,正当巳时,古道上渐渐人多了起来。

    陈浮生背幡提剑,现身在路边,眺望前方的景况。

    偌大一片开阔地里,有花有草、有石有水,有茅屋或凉亭罗列,其中环绕着一座占地颇广的高楼庭院。

    眼中所见,车水马龙,兴旺喧哗。

    “朝春楼”,烫金大字飞幌招旗,在话,手腕一翻,一枚金锭落在指间,抛给老鸨。

    老道士降妖灭鬼数十年,从来不缺凡间金银。陈浮生和师父虽然看似清贫,但这是因为修行,而并非穷困。

    老鸨接下金锭,指甲一扣,便知是十足真金,立刻笑容堆积:

    “客官如此豪爽,妾身再多说便是不识抬举了。来来,客官请,妾身为你带路。”

    随即二人行到楼上,绕过廊台,来到一个安静,美纶美奂的阁房外。立刻又有一个俏丽丫鬟,迎上前来。

    老鸨嘱咐一声,又含笑几句,再才施然离去。

    丫鬟用大眼睛打量陈浮生几眼,带着笑意问道:

    “这位客......公......小道长,与我家姜坊主相识吗?”

    陈浮生直到此刻,心里已经有些疑惑。

    按道理,姜泥今年不过十七八岁的年龄,又是被卖到朝春楼,怎会有如此大的名声和排场?

    之前甩给老鸨的金锭,莫说是见个姑娘,即便买下几个姑娘,也不算少。

    想不到在这门前,还被拦着询问。

    态度看似友好,但仍是有些拒人之外的感觉。

    陈浮生还是不多说话,手掌一翻,再次显出一枚金锭,抛在丫鬟手中。

    但是俏丽的小丫鬟丝毫不动声色,接过金锭,仍是说道:

    “小道长,我家姜坊主的规矩,从不论金银。你若是与坊主相识,小女子可以通禀一声。至于见不见,小女子也不能做主。”

    “如若你与我家坊主不相识,那恐怕坊主不会见你。还请小道长原宥!见谅!”

    说着,葱白的手指递出,想将金锭还给陈浮生。

    有点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