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tilili在安泰医院住院的广告效应很大,接下来,到安泰医院就诊的胰腺方面的病人越来越多。

    大约平均每天都能收到一个以上的国外病人。

    倒是奇怪,国内的有所增加,但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国外的月亮圆,在很多人心目中一直改变不了这个观念。

    不过,国内的病人,随着在霍普金斯医院碰壁的越来越多,安泰医院的胰腺外科的名气逐渐在增加。

    这个过程比较缓慢。

    这一天,刘牧樵算了一笔账,胰腺外科两个科室,实际上已经收到了180个病人了,比京大龙教授的病人还多了几十个。

    可以说,在国内,安泰医院胰腺外科已经进入前三。

    180个病人,国外的占到了三分之一。

    倒是肝脏外科,现在还是在180个病人上下徘徊。

    发展不理想啊。

    没有肝移植,到底是一个软肋。

    肝移植,还得缓一缓。

    因为肝源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各科的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两三年的培训,实力就不可能有厚度。

    现在,尖子是有了,但厚度不够。

    人才,一流的数得出来,杜小平、花步成、许凡生、朱亚光、孟飞云等,神经精神中心还有几个。

    不够啊。

    没有战略纵深,还不能打硬仗。

    刘牧樵还有一个心病,到目前,除了几个基础技能,刘牧樵还没有开出一个内科技能,这是个问题。

    内科是基础。

    内科是保障。

    没有内科的保驾护航,真的心惊肉跳。

    例如,外科疾病经常会并发一些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没有内科系统的支持,寸步难行。

    刘牧樵做到现在,还没有出大问题,真的是幸运。

    现在手术越做越大,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对内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现在的内科,还是过去的内科,普通地市级内科水平。

    不行啊!

    迟早出问题。

    还得加强内科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引进,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最近,来投奔的人才并不少,也有些怪才,但是刘牧樵很慎重,他怕滥竽充数。

    他看中的李六一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有点儿进步了。

    至少,他慢慢对安泰医院有些兴趣了。

    刘牧樵和他讲管理,以骨科作为案例,他会认真听了。

    李六一对管理最感兴趣。

    刘牧樵有了对付李六一,差不多够用了。

    虽然是初级,但比想象的要高深,作为医院科室这一层,是经典。

    初级二字,刘牧樵慢慢有不同的见解,它不是说知识本身是初级,而是指的是管理的层级。

    科室管理是初级,医院管理就应该是中级了,高级应该是指医院集团的管理。

    刘牧樵是这么理解的。

    至于是不是这么理解,就没有人给他答案了。

    李六一和刘牧樵谈到科室管理,他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特别是谈到科室文化,医院文化,李六一就特别的来劲。

    “哪一天,我要到你们医院看看。”

    终于,李六一说出了这句话。

    “什么哪一天,就明天!”

    “明天不行,这个星期都不行,呃,不行,这个月都没有时间。明天有大查房,有大佬级人物出场,机会难得。这个星期,有两批接待,我必须在场。接下来是心血管年会,我们是协办单位。忙不过来啊。”

    真的,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一个科主任助理,要做这么多的工作,真的难以想象。

    其实,京大附属医院,并不是所有的科主任助理都是这样,大部分的科主任助理都没有这么多的工作量,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很多就是维护日常工作而已。

    也许,京大一院,只有一个李六一。

    这个李六一,刘牧樵用金钱引诱他,他无动于衷。

    刘牧樵开价都开到100万了,还是税后。

    李六一呵呵一笑,说:“我京大一院的医生还会缺钱吗?”

    一句话,把刘牧樵噎死了。

    这家伙,100万,真的吸引不了他。

    不完全是钱的问题,这个平台,这艘航空母舰,他在这里还有提升的机会,就如明天,他就有机会见到心血管内科的大佬级人物。

    而在别的地方,一年也没有一次机会。

    这才是关键所在。

    刘牧樵扫兴而归。

    他在京大一院做了两台手术之后,第二天就回家了。

    “有两台飞刀,安排得下来吗?”来接刘牧樵的姜薇问。

    现在,姜薇实际上还充当刘牧樵的经纪人,家里的事虽然多,但她认为,要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