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散分坐的老者、少年和女子说:“多亏了这些渔家义民相助。昨日官军大索涢水和后湖周边,民皆惊恐,纷纷四散而逃。这些渔家划了一夜的船,快正午才至。”

    “嗯!官军大索涢水和后湖这事俺知道,那地方极其贫苦,到处水泽,道路艰难。沿滠水南探时,俺也见到过一些沿河北上的渔家,不想现在竟聚了这么多。”刘队正感慨了一句。

    在两人后面帮着牵马的一个穿着臃肿破烂薄棉服的黑胖子始终静静的跟着,不发一言,只有眼睛在借机四处乱瞄。

    并且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正嚼着一块鱼干的董江鹏与他对视了一眼后继续看着在船身的木板间走过的每一个人、每一头牲畜,完全一个标准的好奇半大小子。

    董江鹏的爷爷则旁若无人的在一个船头修补着渔网。

    那个叫秀姑的标致黑丫头则面露敬畏的包着块头巾扶着一根撑在河中的长竹竿立于董江鹏爷爷所在小船的另一个船头。

    ……

    老人,女子和少年,再加上很少的壮年干巴男子,一切都那么质朴和自然,那么的让人难生戒备之心。

    当然,如果再有孩子就更完美了。

    进了城后,告别了葛老四的刘队正对给他牵马的马兰说:“你现在来投的有些晚了,又不会使弓,想出头并不容易。不过,你总算是会骑马,并且跟了我,自是无虞。”

    “谢谢刘爷,俺以后就跟着您干了。唉!也怪俺命不好。要是早知“革里眼”贺爷的本事,就是跋山涉水也要早来追随。”马兰懊恼的说。

    “革里眼”是贺一龙的外号,进占黄陂县城的是贺一龙的先锋部队。

    由于天色已开始变暗,进城的农民军侦骑将跟着他们的官军降兵大部分安排给了一伙步卒之后就直奔一个颇为气派的宅院。

    那里是他们的居住之处。

    让跟马兰一起的几个官军降兵去给马匹喂料和洗刷,让自己的部下先进屋抱着这宅院中的妇人们去吃饭,刘队正自己却换了一匹马并带着马兰前去县衙找农民军在城中最大的头目也就是总管复命。

    在县衙外牵着马等候的时候,一身跑腿伙计装扮的瘦猴儿拿着两个夹着肉的馍出现在马兰面前。

    “这是里面让我给你拿的,不够吃还有。要喝水到里面来,有热的。”瘦猴儿故意大声的说。

    说话的同时,他还故作无意识的看了两眼县衙门口那几名没什么规矩倚靠着的守卫士兵。

    马兰心领神会的立即将马栓在一旁,跟着瘦猴儿走进了县衙。

    “你怎么才进来?进来多少人?”在一间偏僻的杂房内看着马兰喝水的瘦猴儿小声问。

    马兰咽下一口水后,轻声说:“跟俺进来的有10个人,俺进城前看到被堵在浮桥的人群中还有几十个咱们的人,应该进不来了。”

    “那正好。他们堵在外面正好可以守桥。不然,靠那些个装做渔小子的少年军还真不太好办。”

    “咱们进来了多少人?”

    “有小二百。进来的太容易了,就没见过这么松懈和这么好骗的军伍。”

    突然,县衙内女人的尖叫和男人的嘻哈变得猛烈起来,马兰禁不住皱起眉头。

    瘦猴儿也有些玩味的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扭头。

    但在房间内,他什么也看不到,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片刻之后,瘦猴儿有些轻蔑的说:“司令处的情报果真没错,他们的军纪比李自成的部队差远了,而且太重享乐。按说两军还在隔江而对,总该收敛一些。”

    马兰点了下头,接着说:“他们是大意了。但可能也是这黄陂的位置对汉阳和武昌来说太过于偏僻难行,他们太过放心了。俺在周边转了一圈,真是明白了为啥黄陂与武昌汉阳这么近,却都说风俗完全迥异。没船真是啥都难办。”

    黄陂县城是座砖城,城周3714米,城高约5米,依傍在由北向南纵贯的滠水河旁。

    《东史郎日记》曾经感叹黄陂城高大难攻,远过邻县。

    虽说抗战时的黄陂县城是清代在明代黄陂县城原址上重修的,但体态应该差不太多。

    黄陂县城的南面和西面到处是湖泊沼泽。

    东面不仅有滠水为屏,还有紧邻的水域面积达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武湖为障。虽然秋冬武湖水退,湖中多通道,但仍然是大军绝佳的天堑。

    驻武昌和汉阳的官军要想来犯,不仅只能坐船走滠水逆流而上,还要面对四处是水难以展开攻击部队的局面。

    这些正是农民军贺一龙的先锋部队不足千人却敢于坦然占据县城的重要原因。

    当然,官军轻易将坚固的黄陂县城放弃更加让人无语。

    而农民军在得知南面湖泊沼泽地带驻守的官军在他们得城后就开始疯狂清空周边水域的船只后,也变得更加放心。

    接连不断的轻易胜利已经让他们对官军充满鄙视,对自己的实力充满自信。

    至于百姓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