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左梦庚又给了我一笔补给,有一部分粮食,更多的是兵甲装备。”赵进终于开了口说。

    正抿着茶的李平闻言放下茶碗有些意外的看向赵进,他没有说话,而是等待着赵进的下文。

    但赵进没有下文,这家伙又在检查李平的智商。

    “不少吧?”

    李平迟疑了一会儿后试探着问。

    赵进这里现在是独门独院,其他人在上边又够不着,上边要是发东西了,如果不多,以赵进的性格应该会心安理得的全装入自己的口袋,就像上次他那么干的一样。

    没必要在这儿扭扭捏捏,最多给他们几个象征性的均点儿也就够了,反正到底有多少也没人知道。

    除非是指明发给他们整个全营的补给,然后还很多?让他不好意思了。

    可这不科学啊!

    “嗯,是挺多。”

    赵进居然很痛快的承认了!

    “怎么可能?为什么呀?”

    李平真的有些吃惊了。

    赵进竟然敢承认挺多,那东西一定少不了,这是李平根本就没敢想过的事。

    李平知道左良玉疯狂的扩军行动让其总兵力在目前已迅速膨胀到了20万人。

    是的,没错,是20万。

    这并不是一个秘密,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左良玉自己也经常把这个数字挂在嘴边。

    甚至,据说往外府的公开传播是称30万,也就是号30万。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也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字。

    因为这根本就是爆炸式的增长。

    当然,质量就只能呵呵了。

    到底真有没有20万,李平觉得水份还是有的。

    连赵进上报的所部四千人都是在包含了妇女和老幼的情况下还严重冒虚,估计其他的部队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作为新人的赵进胆子还不敢太大。

    但不管男女老少而只算人头的话,水份也应该不会很大。毕竟目前左良玉手下的大部分中低层带兵的都是新人,是从前的小人物,就像赵进一样。

    而且最重要的是,襄阳府的地方官们也不是吃素的。大明文武不和的传统让文官们对武将一向盯的很紧,并且文官们有完全独立的渠道向上汇报将领们的实际情况。

    号30万但实有20万这种搞迷惑敌军的事当然很正常,可实有的这20万人就不允许有太多水份了,因为文官们要依此来准备粮草装备,皇帝和朝廷更要掌握将领们的实际军力,一旦做假麻烦也会很大。

    左良玉这种老将应该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而且深谙兵事陋习的左良玉有可能已经对下边报上来的数据进行了适当的削减,让文官们即使一个营头一个营头的去打听汇总也不会有大的毛病。

    至于这冒虚的20万人是不是都能当兵用,文官们就没辙了,左良玉说是兵就得是兵,文官们反对无效。

    在20万人面前,赵进那所谓的4000人就真的不算啥了,即使是他们归左梦庚这种小boss直管,也还是并不算个啥。

    更麻烦的是,襄樊地区这几年经过战乱,地方上早已枯竭,尤其是去年张献忠成功突袭襄阳,把周边地区在这里积聚多时的物资劫掠一空,更加剧了地方上物资的紧缺。

    这意味着襄阳的地方政府根本无力供养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20万人别说武器装备了,光每天的人吃马嚼就是个天文数字!

    事实上,左良玉大军的供养是由整个湖广来承担的,而湖广的地方政府也正在按照2.5万人的数量给左良玉供应粮草。

    没错,是2.5万,这是他们最大的努力。

    大明这些年连年天灾,湖广这个产粮大省在去年也遭受了严重的旱蝗,今年虽说没闹蝗灾,但却也旱的厉害,官府能凑出这些粮食确实也差不多到了极限。

    虽然早稻刚刚收完,但总不能把新收上来的粮食都给左良玉的军队吧!

    地方政府无力供养,左良玉当然也不可能管的了,否则也不会任由大家去抢了。

    “左良玉从朱仙镇带回来的不足百人,加上后续收拢的溃兵也没有过千,然后我们还占了小三百。”赵进抛出了他终于打听到的重要内幕。

    “什么?”李平愣住了,然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还记得带我们进襄阳的那个左良玉的亲兵么?”看李平点了下头后,赵进继续说:“他透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左良玉的老部队基本已不复存在,他现在完全是在靠降兵叛将和土匪山贼们支撑着门面。”

    “枝强干弱可不是好事,而且这些人并不值得信任,更不能委以大任。”李平皱起了眉头。

    “没错,所以他更要抓住我们。我们现在已成了他重要的基本盘之一,因为我们是官军正途出身,我们多少也算是他原来的兵马,我们更值得信任。”赵进笑了起来。

    “原来如此。”李平终于全明白了过来。

    赵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