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昌龄手里拿着谢直的论盐,听了他的问题,要不是这小子就在自己眼前,说不定得一捂脸。

    我这是收了一个什么妖孽当徒弟啊!?这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竟然成长到了这个程度?还能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就以这篇《论盐》的水准,我要是主考官,我直接点了你当状元!

    老王一脸尴尬,还勉强维持了当老师的架子,捻须故作沉吟,半晌之后才说道:“或可下场一试……”

    谢直闻言大喜,“多谢王师!”行礼之后转身就走。

    “干什么去你!?”

    “回家禀告家祖这个好消息,然后准备今年的科考!”

    “回来!”

    老王一声断喝,你知道科举的程序吗,你就准备,知道准备什么就这么着急忙慌的!

    谢直回头,一脸不解。

    老王看着他一阵来气,不过他也看出谢直是真的准备去考进士了,现在摆在老王面前的问题就很明白了,让不让他去?

    这要是谢直水平不够,老王自然会阻拦,什么不知天高地厚,学习一月有余就敢与大唐才子一较长短,简直不知所谓……这些话都是现成的,尤其还能重塑一下师道尊严。

    可是,谢直的水平,偏偏够了!

    这就让老王很无语了,难道水平够了还要阻拦?那是为人师表应该干的事儿吗?别人不知道,反正堂堂王昌龄做不出来。

    一想通这个,老王也通透了,自家的面子和谢直的前程比起来……自家在他面前还有面子么……

    既然如此,就不得不给他说说科举的程序了。

    “在我大唐,能够参加尚书省省试的资格,只有两种人,一曰生徒,二曰乡贡……”

    所谓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为乡贡。

    啥意思?

    求学国子监的这些人,先叫监生,然后通过了国子监的选拔考试以后,就获得考试的资格,然后身份就从监生变成了生徒。

    至于乡贡,就是没有资格在国子监上学的人,包括州学、县学的学子,以及自学成才的那些学子,他们如果想参加科举看考试的话,先到县里报名,然后考试,是为县试,然后到州刺史衙门再报名,再考试,是为州试,等他们通过了州试,这才叫乡贡,这才算是获得了参加省试的资格。

    “按照道理说,你如今没有求学国子监,自然没有资格去做什么生徒,要是想参加科考的话,只能走乡贡的路子。

    但是刚才你也听到了,乡贡比举人要多一次考试。

    这多出来的一次考试,可是非同一般,按照我大唐律法,对乡贡的人额有限制,上州五人,中州四人,下州三人,即便这些年法令所有废弛,却从来没有乡贡超过十人。

    咱们身在汜水,归河南府管辖,也就是说,你如果走乡贡的路子,先要在汜水考个前三,然后到洛阳再考个前五,如此这般,你才能拿到参加科考的资格。

    三郎,你也知道,洛阳不仅是我大唐东都,更历来是文华之地,各县的学子之中堪称藏龙卧虎,即便你通过了汜水县的县试,到了府试,便谁也不敢与你打包票了。

    以为师所见,如果你今年真的要下场一试,不如动用你谢家的关系,给你谋求一个国子监的监生身份,如此一来,把握更大……

    如今正是八月初六,尚书省的省试仲冬十一月,往年生徒的选拔在九月底十月初,就是不知道还来得及不来得及……”

    谢直听了,默默点头,深深对王昌龄就是一礼,老王这是纯粹为自己着想,他这个师傅,到位!不仅教授知识,连这些考试的细节都一一为谢直谋划好了,由不得谢直不衷心感谢。

    只不过……通过谢家的关系拿到监生的资格……

    谢直心里真没底。

    拜别王昌龄之后,谢直回到谢家老宅。

    谢家众人全都懵了,王昌龄同意谢直参加今年的科考?闹呢!?这刚才学多长时间啊?从六月二十三开始正式拜师,到今天八月初六,这就能考进士了!?大唐的进士什么时候怎么好考了!?

    二郎谢正在洛阳国子监求学,时至今日都学了五年了,这才勉强敢下场一试,相对于谢直的学习速度,他这些年都干什么了啊?

    还是说王昌龄还真有那么大能耐,教了一个多月,就能教出一个准进士来?

    要说这些谢家人里面,还得说人家谢老爷子,在最初的震惊之后,脸色就沉了下来。

    “三郎,还给我从实招来!”

    谢直也迷了,老爷子这是什么意思啊?我也没说谎话啊?

    谢老爷子一见他迷迷瞪瞪的劲头,更是坐实了心中的猜测,冷哼一声,开口问道:

    “说!是不是你过于顽劣,惹得少府生气,这才将你逐出门墙?”

    “没有啊……”

    “那他为何要让你前往洛阳国子监求学?”

    “王师说这样参加科举能少考一回……”

    “还敢说没有惹少府生气!?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