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摘下来,穿好衣服。

    祖大寿和吴襄面露趨尬,还是照皇帝吩咐的做,垂手侍立在旁边,不知如何开口?

    公孙剑望着他俩,问道:“尔等知罪?”

    两人跪倒在地,罪该万死!

    “关宁铁骑为什么强?”

    这个问题让两人一愣,在最近几年,关宁铁骑被认为是大周朝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出尽了风头。公孙剑仅仅抽调两千人,交由曹变蛟率领立下不少战功,每一仗都是大周朝压箱底的利器。

    祖大寿想了想,回答:“关宁铁骑训练有素,马匹及配备都是最好的,又有城头上的大炮支援,因此每战都表现突出。”

    公孙剑却摇了摇头,问吴襄,“你说昵?”

    吴襄回答:“关宁铁骑三军用命,无论将帅还是军卒都能同心协力,这是破敌取胜的关键。”

    答案有点接近了,但是还有距离。

    “关宁铁骑之所以强,一开始源于孙承宗孙先生当初说的那句话,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祖大寿和吴襄都算辽人,辽人中最大的地主,在此耕种的都是辽人。而关宁铁骑由这些人组成,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的,遇到女真来袭自然会拼了命守卫,这是关宁铁骑强大的原因,也能说明为什么外来军队总是想逃走。

    问题出在他们的“尾大不掉”上,朝廷用于辽东的军费每年攀升,却不见他们有何收复国土的动作。原因在于他们小富即安,自己小日子过好了,整日盘算怎么向朝廷多要军饷和赏赐。

    长此以往,帝国财政将因此崩溃,辽东战事却难有进展。

    更恐怖的,像祖大寿这样的将领越来越像军阀,他们有土地,有人口,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朝廷要倚仗他们,难免会滋生这些人的骄狂。

    如果公孙剑刚登基就说,山海关外这批人是军阀,估计没人信,皇帝太容易猜忌。

    现在昵,祖大寿和吴襄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就是军阀,只是还差了一点点。

    公孙剑早料到如此,他先是迁徙民众,相当于废弃了“辽人守辽东”的政策,让军阀们失去了根基。

    同时,他抽调两千人入关,后来让这些人加入京营,一方面是削弱关宁铁骑的力量,另一方面是近距离观察,威名显赫的关宁铁骑到底有多厉害。

    在公孙剑看来,如果内部一切正常,女真人是掀不起风浪的,恰恰是山海关外的军阀,还有陕西的流民,最终造成以前那个明朝的灭亡。

    公孙剑用迁徙断了军阀们的人口,没有了人口,土地便失去了意义。紧接着,公孙剑宣布裁兵,虽然关宁铁骑一个没少,但是人数已经符合现实,不再能放肆的吃空饷。

    如此一来,相当于人财物三个方面掐住祖大寿等人的脖子,如果不是女真迫不及待的骑兵,这帮军阀将渐渐的老实起来,最后服服帖帖的,安心做大周朝戍边的将领。

    战事却在这个时候打响,祖大寿的忧患意识很强,他感觉末日临近。如果连女真人都没了,他这个“军阀”当到头,很可能会被秋后算账,这才铤而走险,意图最后一搏。

    这些日子里,公孙剑对他俩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女真。

    甚至在危害性上,如果祖大寿和吴襄得偿所愿,严重程度高于女真。

    公孙剑没法纵容祖大寿和吴襄的举动,离开辽东是肯定的,不杀头那是恩德。

    两人在军队遭遇重大损失后,仍然硬着头皮攻城,其实换的就是这么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公孙剑念在他们多年守卫辽土有功的份上,给了他们攻克沈阳的机会,最终这个任务完成。这样的话,也算是功过相抵,公孙剑有理由更妥善的处置他们。

    升官,回朝廷任职。

    公孙剑的旨意刚要下达,外面传来吵闹声,王承恩主动出去观瞧,回来后一言不发。

    公孙剑问询的目光投来,王承恩只好老实说道:“是关宁军的人,他们身边很多兄弟因女真而死,现在进了女真人的皇宫,也想让他们血债血偿。不过昵,守卫的军卒已经将其赶走,抓住几个领头的。”

    公孙剑的目光收回来,看向了祖大寿。

    祖大寿面色更加难看,这不是他下的命令。而且,皇太极杀我们那么多人,报仇似乎没什么不对。

    公孙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训斥道:“朕三令五申,战争是战场上的事情,你能在战斗中杀死敌人是英雄,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算什么?”

    顿了一顿,他说道:“没错,这里是女真人的皇宫,宫里有女真大汗的家眷和宫娥,但军人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祸不及妻儿。除非,他做了相同的事。”

    现在的大周朝最缺的是人,要想征服更大的世界必须繁衍人口,女真皇宫里的宫娥不算多,但好歹有千把人。公孙剑早想好她们的归宿,让没有婚配的军卒上台逐个亮相,宫娥们自由选择嫁给哪一个。

    如果实在不愿意嫁,公孙剑也会放她们自由,可辽东形势恶化到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