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孙剑反问:“难道大汗还有后手?”

    皇太极也笑,可能还真有,到时候吓你们一跳。

    公孙剑再一次提醒,“大汗不考虑一下吗?如果你愿意,可以去顺义皇庄,过非常富足悠闲的生活,女真百姓会迁入山海关内,不用受连年的酷寒和干旱。”

    皇太极不会屈服,一个做过皇帝的人,怎么可能甘心做个富家翁。

    公孙剑还不死心,“大汗可以保留尊号,妻妾仆从依旧,出入均按皇家礼仪,可否?”

    皇太极好半天没说话,只是像看傻子一样看公孙剑,明国皇帝到底还是年轻,怎么会有人这样?皇太极生下来就是一世枭雄,要么功成名就,要么惨烈而死,他会为了形式上的光鲜自废武功?

    他等待了片刻,算是刚才聊得翻篇,皇太极开口问道:“双方以大凌河为界,各自退兵,开通马市,如何?”

    公孙剑很失望的摇摇头,回应道:“大汗如果诚心谈判,当初让二贝勒阿敏说这些,可能合约早已签订,又何必在此杀来杀去。”

    皇太极似乎早已料到结果,现在的形势明显利于明军,让他们退回大凌河西面,恐怕是不可能。

    “明国皇帝莫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女真铁骑的威力还没有全部发挥。而且,再过阵子该下雪了,明国皇帝准备留在这里陪朕过年吗?”

    公孙剑没有理会他的威胁,冬季作战的确不是明军特长,到时候粮草供应也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女真人好不到哪去,他们连吃的都没有,又没有外部盟友,到那时同样不一定是明军对手。

    皇太极威胁不成,再做出一些妥协,“辽阳归明国,罢兵休战可好?”

    公孙剑回答:“容朕考虑,三日后给你答复!”

    公孙剑回营之后,陪同的孙应元问:“陛下已完全占据胜势,大可以再接再厉,彻底剿灭女真,对皇太极的议和条件,为何要考虑昵?”

    公孙剑回答他:“朕给他的答复里,最重要的不是‘考虑’二字,而是‘三日后’。”

    郑芝龙刚刚率队进驻女真的军营,稳固下来需要时间,公孙剑担心皇太极攻打此处不成,改而进攻郑芝

    龙。

    此外,察哈尔军和关宁铁骑刚刚落败,但察哈尔军实力尚在,公孙剑会下达指令,让他们加紧攻城,不要管什么三天还是几天,早一天拿下便早一分主动。

    孙应元懂了,皇帝又在玩花招,皇太极不是足智多谋吗?已经无数次的出骑兵打得明军措手不及,公孙剑也不能太老实,先安慰你几句,做出三天的承诺,其实谁稀罕管你,能拖住先拖住,能打你就打你。

    公孙剑之所以出营与皇太极会面,源自他需要这么一个机会。

    普天之下仅有的两个自称为“朕”的人会面,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公孙剑最需要做的是稳住皇太极,让他稍安勿躁,时间朝后拖一天,便会愈加有利于大周。最好能迷惑皇太极,让他搞不懂大周的动向。

    另一方面,公孙剑身为大周皇帝,需要光辉灿烂的形象,需要能够被《大周日报》大加赞赏的故事。今日出营一举两得,公孙剑既能对战局产生影响,又能为自己的经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日竟有了几分秋意,尤其是在一场雨过后,祖大寿惊奇的发现,有几片叶子飘落在自己身边。静静的伏在地上。

    辽东的天气冷的比较快,一场秋雨一场凉,相信用不了一两个月,第一场雪会如期而至。

    祖大寿问身边的吴襄,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以前依仗手下的精锐骑兵,可是在昨日这场与女真的较量中落败。

    吴襄没有被重点针对,伤亡不算多。但祖大寿的关宁铁骑是敌人的主要打击目标,经过激战后幸存的只有两千多,除去伤病最多还有一半能上阵杀敌。

    这点人马别说攻城了,人家打开城门你都未必敢进。

    皇帝限期破城的任务无法完成,出路何在?

    吴襄建议,咱们老老实实归营,不管什么处罚,坦然接受便好。

    “如果是砍头昵?”

    面对祖大寿的问题,吴襄并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

    严格说起来,他俩罪过不小,直接导致袁可立伏击女真人的失败,继而是明军在辽阳大战中的被动,然后又与皇太极眉来眼去,在沈阳城外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惨死的军卒甚多,难道还不应该斩首示众吗?

    ‘不行,我等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女真,要么攻下沈阳立下大功。

    吴襄告诉他,“你说的是一条路,皇太极自身难保,你投降女真还有何用?再者说,就凭手底下这点人马,皇太极未必理会你。”

    “你的意思是只剩攻破沈阳城一条路?”

    吴襄手底下还有不少人,双方加起来倒是有点希望。

    趁着皇太极带军离开,以及察哈尔军没有做好准备,我等速速攻城,希望能够立下大功,以求皇帝陛下宽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