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兴和嗣兴的时候,兵荒马乱,天天到处颠沛流离,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了么?今日怎么倒就娇贵起来了?”

    “当年那不是没有条件嘛!现在不同往日了,你是大明康国公的正室夫人,怎么还能再让你受苦呢?”定国边说着话,边在香莲身旁坐了下来,随手从桌上抓起一块糕点,塞进嘴中,边咀嚼边对着小溥兴和小嗣兴说道,“好久没看你们这两个小兔崽子打拳了,最近可有进步?露几手给爹爹瞧瞧?”

    正当两个小家伙在定国面前跃跃欲试的时候,夏大柱忽然走了过来,躬身禀报道:“殿下,金先生来了。”

    定国素来礼贤下士,对金维新这样的文人更是敬重,在昆明这段时间,他与金维新相交甚厚,并让其在军营中为将士们讲解。

    听说金维新亲自登门,定国抱歉地拍了拍两个小家伙的肩膀,然后吩咐夏大柱先把人引至花厅稍坐,自己马上就去相见。

    当定国匆匆换好衣服,步入花厅时,金维新正独自一人坐在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品茗着,还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小曲。

    定国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金先生,好自在啊!近日讲授可还顺利?”

    见定国到了,金维新赶忙放下手中茶杯,起身整了整衣冠,然后恭恭敬敬地向着定国就是一揖:“殿下放心吧,将士们听得可认真了!大家听后都颇有感触,说秦王就好比当今的曹操、董卓,而殿下却是忠贞不二、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

    定国赶忙摆了摆手:“诸葛孔明可不敢当!今生惟愿能做关、张、伯约那般忠义之士足矣!不敢不勉!”

    “殿下过谦了,依在下看来,殿下不但有诸葛孔明的智谋,更有关、张、伯约的忠勇!实乃天助大明重整江山啊!”见定国如此谦逊,金维新不禁发自肺腑地感慨道。

    定国被金维新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转移话题道:“金先生,你过誉了!走,趁着现在还早,咱们到军营里转转吧!”

    二人于是策马出了南门,直奔位于滇池边的演武场。

    此时,大西军已经全部完成改编,并换上了明军的衣甲。当定国与金维新抵达时,众将士正冒着炎炎烈日在演武场之上挥汗如雨地认真操练着,呐喊之声响彻云霄。而在不远处,五十头身躯庞大的战象,也正在象奴的驱使下,演练着各种战法。

    这些战象乃是不久前孟连第十四代土司刀派忠,与其他傣族土司共同赠送给定国的,在象奴的悉心调教,如今这些战象不但威猛善战,更是善解人意。定国旋即又命祁三升将象奴训练战象之法总结起来,取长补短,重新制定出了一套战象与骑兵、步军相互配合的战法。

    “殿下,这象骑看起来已初具规模,应该很快就能上阵杀敌了。”金维新指着前方,一脸兴奋地说道。

    定国兴致勃勃地驻马观看了一会儿象骑的操练,也是满脸的期待:“世人都说满清八旗铁骑天下无敌,我倒想看看,到底是他们的骑兵厉害,还是咱们的象骑厉害!”

    看完象骑训练,金维新又举鞭指向演武场旁一排冒着袅袅青烟的草棚,对定国说道:“殿下,咱们再去那边看看吧!”

    二人并辔来到草棚前,只见草棚内炭火烧得正旺,数百名工匠赤裸上身,卖力地挥舞着铁锤,打造刀枪军械。旁边的一排草屋内,还有不少妇女在埋头缝制着军服以及鞋袜,她们中大部分是将士们的眷属,还有少部分是平定沙定洲之乱时主动从军的彝族女兵。

    望着大伙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定国不忍打扰,遂带着金维新悄悄离开军营,向着附近的一个村庄走去。

    村民们此时正在田间辛勤忙碌,二人在田边驻马停下,定国翻身下马,俯身向着田间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农大声询问道:“敢问老人家,依您看,今年的收成如何?”

    老农闻声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了一眼,随即单手撑腰,直起身来,乐呵呵地答道:“承蒙王爷庇佑,今年风调雨顺,定是个丰收年啊!”

    “咦,老人家您认得我?”定国今日出门特意穿着一身便服,没想到居然还是被人一眼给认了出来。

    老农也不害怕,抬起袖子一把抹去额上的汗珠,哈哈一笑道:“王爷,这昆明城,怕是没几个人不认得您!”

    听老农这么说,定国和金维新也跟着乐了起来,笑了片刻,定国指着放在一旁竹篮里那些拳头大小的土蛋,好奇地询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东西?从前好像都没见过。”

    老农顺着定国手指的方向瞥了一眼:“王爷,这东西叫洋山芋,是咱老汉今天中午的口粮!”

    边说着话,老农边将竹篮从地上拿了起来,送到定国面前,笑着说道:“这洋山芋都烤熟了,王爷若不嫌弃,拿一个尝尝鲜?”

    定国也不跟老农客气,伸手就从竹篮里抓起一个洋山芋,随手往身上一擦,连着皮就要往嘴里送。老农连忙一把拉住定国的手,连连摇头道:“王爷,这玩意可不能连皮吃!”

    按照老农的指引,定国小心翼翼地剥去焦黄的外皮,一股淡淡的香气顿时扑面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