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脸为难地说道:“安西弟,非孤不肯救驾,实乃名不正则言不顺,朝廷请的是冀王救驾,而非秦王,孤此去何为?”

    定国当即义正言辞地说道:“如今朝廷危若累卵,已是山穷水尽,吾等若再不相救,坐视朝廷覆亡,大哥空有一个秦王名号又有何用?”

    听定国说朝廷山穷水尽,孙可望忽然眼前一亮,兴致勃勃地在心里盘算酝酿了片刻,突然拍案而起,哈哈大笑道:“安西弟所言极是!孤这便召集诸将商议救驾之事!”

    定国以为孙可望回心转意,心中也是大喜,哪知孙可望召集诸将后,却是捋着胡须,一脸得意地说道:“诸位,明朝永历皇帝如今已被满鞑子逼得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孤时来运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终于到了!”

    听孙可望这么一说,定国方才恍然大悟,然而事已至此,除了孙可望有能力救援,已经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其余诸将没有定国那么多忠君报国的想法,只想着一旦将来孙可望把持朝政,自己也能够跟着沾光封爵,不禁兴高采烈地齐声高呼道:“秦王英明!”

    在一片奉迎声中,孙可望笑逐颜开,立刻点兵迎驾道:“贺九仪、张明志、张胜!命你三人率五千先锋军火速赶往南宁扈驾!恭迎皇上移跸贵阳!”

    待贺九仪三人领命退下,孙可望又继续下令道:“杨畏知,命你为使者,前去与朝廷协商敕封秦王之事!”

    杨畏知虽不大情愿,但为顾全大局,还是决定前往南宁,面见永历帝,设法让双方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再说贺九仪此人生性彪悍鲁莽,刚一到南宁,便手执铜锤径直登上大学士严起恒的坐船,怒目圆瞪道:“严大人,拖了这么久,到底你们封不封秦王?”

    严起恒毫无惧色,义正言辞地说道:“汝等远迎陛下,居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相报!然今日若专问于此,是为挟封,而非真心恭迎陛下也!”

    说罢,严起恒当即起身做出送客的手势,贺九仪大怒,挥起铜锤,向着严起恒当头就砸了下去。严起恒根本没有想到贺九仪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当朝内阁大学士动手,猝不及防下,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便脑浆迸裂,堕水而死,时年五十二岁。

    当日,贺九仪又接连诛杀了永历朝兵部尚书杨鼎和、给事中吴霖等十余名朝臣,一时间朝堂上下震骇,南宁百姓民愤沸腾。

    三日后,有当地渔民撒网捕鱼时,发现一只老虎驮着一名身穿大红官袍之人从水中游上岸来。众人哗然,纷纷登岸驱逐,老虎受惊,丢下背上之人,转身逃入山林中。众人旋即围拢上来,却见此人虽死去多日,但却冠服不败,面色如生。正在惊愕间,有举人杭思斋碰巧路过,认出这是内阁大学士严起恒的尸体,惶恐之下,慌忙赶往朝中报信。

    永历帝听说找到了严起恒的尸体,不禁痛哭流涕,当即秘密让人去往江边,将遗骸裹以御衾,装入棺中,葬于青山之上。另阴赐鉴湖先生,号立石,谥忠靖。

    当杨畏知听闻贺九仪诛杀了阻挠封王的严起恒等人时,惊得是目瞪口呆,毫不犹豫地上书弹劾贺九仪,并在面见永历帝时匍匐于地,嚎啕大哭,久久不能平息。

    永历帝深受感动,认定杨畏知乃是忠臣,遂当场拜其为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吴贞毓共同辅政。

    在随后的廷议之上,杨畏知更是当面指责贺九仪擅杀大臣,顺带将孙可望也骂了个狗血淋头。贺九仪念及孙可望向来器重杨畏知,硬是强忍住怒火没有发作,转头便派人赶回贵阳,将此事禀报孙可望。

    接到贺九仪的飞驰急报,孙可望怒不可遏,在他看来,杨畏知早已是自己的部下了,如今胳膊肘往外拐,分明就是对自己赤裸裸的背叛。恼怒之下,孙可望命贺九仪立即派人将杨畏知押回贵阳。

    见到杨畏知,孙可望依旧怒气未平,然而他作贼心虚,不敢直接问起弹劾之事,只责问其为何不经自己许可,就擅自接受朝廷之职。

    杨畏知此时已抱定必死的决心,理直气壮地反问道:“大帅既然可以接受朝廷秦王封爵,吾为何不可接受朝廷大学士之职?”

    孙可望理亏,当即对着杨畏知破口大骂,杨畏知亦不肯屈服,也跟着回骂。两人你来我往就这么旁若无人地对骂起来,在场众人皆是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杨畏知隐忍孙可望多年,今日全部爆发出来,自是越骂越激动,甚至把自己脑袋上的官帽都给拽了下来,直接砸到孙可望脸上。

    龚彝见状趁机在一旁进谗言道:“大帅,杨畏知今日得以拜相,皆因其卖主求荣也!”

    这句话犹如火上浇油,孙可望再也忍受不了,只见他拍案而起,大喝一声道:“来啊,把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给孤拖出去斩首示众!”

    定国和文秀与杨畏知私交甚密,加之杨畏知还是定国的岳父,又岂能坐视不理,二人连忙一齐上前规劝道:“大哥息怒,我等欲图大事,像杨大人这样的人才不可擅杀啊!”

    然而孙可望已经急红了眼,哪里还听得进别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