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孙可望的启本送至肇庆,朝堂上瞬间炸了锅,群臣本就反对封孙可望为平辽郡王,今日又见孙可望居然接下伪敕,自称秦王,更是群情激愤了。

    礼部尚书朱天麟见永历帝面色难堪,赶紧出来打圆场道:“皇上,我势日衰,而彼力日壮,伪敕之事已骑虎难下,一旦更改,其威信必将扫地。微臣以为,不妨将错就错,顺水推舟,承认其秦王封号,以空名羁之,使其为我所用!”

    没等朱天麟把话说完,金堡就跳了出来,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大声反对道:“皇上,异姓不得封王,此乃祖训!微臣替列祖列宗守此法令,今日就算把刀架在脖颈之上,微臣也还是那句话,断然不可封!”

    大学士瞿式耜更是痛心疾首地慷慨陈词道:“皇上!臣观这孙可望来书,启而不奏,名而不臣,书甲子而不书正朔,实乃无君无父,不仁不义之辈!识者为之寒心,举朝莫不色动!若果真依此伪敕所言,封他秦王,则其未降于我,而我先降于他,其未父师于我,而我先父师于他,其未纳土请官,而我先纳土请官,如此又与亡国何异?”

    见朝臣议论汹汹,永历帝一时不知该如何决断,只得暂时将孙可望派来的使者安置于驿馆之中。

    不想,这一拖竟拖到了七月,文安侯马吉翔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又建议改封孙可望为徵江王,孙可望的使者听后却是寸步不让,扬言除了秦王,其他封号他都不敢回去复命。无奈之下,朝廷又议于“秦”字之上再加一字,或称“兴秦王”,或称“定秦王”,然而孙可望的使者却依旧表示了拒绝。

    孙可望见永历朝廷为自己封王之事始终争论不休,迟迟没有一个结果,心中也是烦躁不安,遂找来定国和文秀商议应对之策。

    借此机会,定国忍不住再次对孙可望谏言道:“秦王是王,平辽王也是王,大哥如今已是大明立国三百年来首封的异姓王,殊荣之致,位极人臣。何必又执念于一个秦王封号?值此天下危亡之秋,吾辈自当以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匡扶社稷,否则一旦将来天下倾覆,万事皆休矣!”

    孙可望却是愤愤不平道:“安西弟差矣,非是哥哥一定要争这秦王封号,实乃先前早已昭告天下,若陡然更改,天下人当如何看我孙可望!哥哥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老子坐拥三十万大军,横跨滇黔之地,一不要他兵,二不要他饷,三不要他粮,可那永历老儿却是抠抠嗦嗦,连个秦王都舍不得封!老子又何必辛苦替他卖命?干脆老子也不当什么鸟秦王了,直接打到肇庆,灭了他永历小朝廷,继续当大西皇帝岂不痛快?”

    文秀见此情形,连忙劝阻道:“大哥切莫意气用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满清已是虎视眈眈,此时若再起内讧,乃自取灭亡也!臣弟以为咱们不如退上一步,给朝廷一个体面下台的机会。”

    “哦?你倒是说说,要如何退步?”孙可望迫不及待地问道。

    文秀于是接着说道:“秦王之封既已昭告天下,自是无法更改,然敕书内容并未公布于众,大哥不妨上启朝廷,称若肯封秦王,即用原宝,只需加敕书一道,不再使用伪敕书中父师事王、监国、九锡,总理朝政等不妥措辞。如此即可以保全大哥的颜面,朝廷也能够体面下台,可谓两全其美!”

    孙可望低头沉思了许久,终于勉强点头表示了同意:“看来也只能如此了!那就派御史瞿鸣丰入朝吧!只要能保持秦王的封号,其他的都好商量!”

    三人正在说话间,忽有一名宫女匆匆从外面跑了进来,急声高呼道:“秦王殿下!安西王爷!大事不好了!两位公子在王府大门前打起来了!”

    孙可望不禁一怔:“你给孤说明白些,到底是哪两个兔崽子打架?”

    宫女气喘吁吁地说道:“是秦王殿下的三公子和西宁王爷的三公子!宫人们劝阻不住,殿下还是快去看看吧!”

    定国听后也是一惊,心中暗道这老三还真是不让自己省心啊!小小年纪,却天天到处惹祸,跟谁打不好,偏偏要找孙可望的儿子。如今自己跟孙可望的关系很是微妙,这时候若要是被别有用心之人拿去大作文章,谁知到时候又会闹出什么鸡飞狗跳之事来。

    定国正在恼怒,但见孙可望脸色陡然一变,猛地拍案而起,大步走向门口,定国和文秀也赶紧起身跟了出去。

    刚走到王府大门,就看见孙可望的三公子孙征灏正与小嗣兴扭打在一起,两人皆是一身尘土,狼狈不堪。一旁的驾前军和宫女太监都远远地守着,谁也不敢上前。见是孙可望赶到,围观人群连忙向左右让出了一条通道。

    站在一旁的小溥兴看到爹爹来了,赶忙快步走至两人中间,一手摁住一个小脑袋,用力将他们分开。两人身子虽被分开,但双手依旧不停地打来打去。

    定国刚打算上前喝止,孙可望却一把将他拦住,示意暂时不要上前,又向周围竖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让在场所有人都不要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在分开两人后,小溥兴当即用稚嫩的童音,大喊一声道:“你们打完了没有?”

    谁知这两个小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