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停在空中。多尔衮和代善大气都不敢出,就想看看仙长会有什么惊人之语。

    可等了好半天,孔明依旧一动不动。又过了一会,就见一滴墨珠从毛笔上滚落了下来,顿时在纸上污了一块墨点。

    “咳、咳,法不可轻传,我再想想”其实要写什么字,孔明在家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然而没想到的是。白泉颐给他的字体加载得太多,一时间拉了一个老长的滚轮条,孔明看得眼睛都花了,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字体。

    显然像什么“呆萌喵喵体”“肥仔童趣体”这些是不适合给多尔衮看的,都是恐怕震撼不住多尔衮,反而惹来耻笑。

    但是什么国风毛笔字体,说实话孔明也不知道这字体写得如何,自己看得是挺好,但是古人天天用毛笔写字,似乎也不那么稀奇。

    所以挑得眼睛都花了,才耽误了不少时间。

    多尔衮和代善自然不会说什么,也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又过了一会,孔明终于挑好了自己的字体:“米芾狂草”

    俗话说“苏黄米蔡”,即便是在整个中国历史来说,恐怕这米芾的书法也是数得着的。

    而且自己这不是临摹,完全是米芾的原版字体打印。一旦施展,必然技惊四座,让多尔衮拜服不已。

    米芾自称“刷字”,写字讲究一个快!用笔迅疾而劲健,字体欹纵变幻。孔明定下心神,加载好了字体。果然用笔迅疾,片刻之间便写好了两句话。

    孔明自己看了两眼,心中得意。用嘴吹干了墨迹,伸手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看了片刻,摇了摇头。又递给了旁边的代善,代善看了半天,也摇了摇头。

    孔明大惊失色,这字是米芾的原版字体。句子是自己苦熬了半宿,从各处典籍清史中,费尽心思总结出来的。这多尔衮看后,不说击节赞叹,纳头便拜吧。

    至少也应该连连点头称是才对啊。这表情不太对啊。

    片刻之后,多尔衮清了清嗓子,低声道:“仙长墨宝,果然不同凡响,只是......在下文墨不精,这上面写的,有些看不太懂啊!”

    孔明翻了翻白眼,顿时一阵无语:“得,合着自己费了半天劲找来的字体,这个多尔衮不认识。自己这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不过这事也不能怪多尔衮,米芾的字不但多尔衮不认得,就连动笔写字的孔明,其实也不太认得。这米芾的字迹实在是太草了.......”

    孔明干脆也不费事了,直接加载第一排第一行的微硬字体。草草的把两句话又写了一遍,递给了多尔衮。

    这一次多尔衮没看内容,只看这字体,就赞不绝口:“好字,刀砍斧剁一般,大巧不工。自成一格,恰是魏碑之遗风!”

    再看这里面的内容,眉头皱了皱,忍不住念出声音来:“寇自成之名则师出有名,索可法之义则师出有义。”

    这句话的前半句很好理解,任何时候打仗,其实都讲究一个舆论为先。也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清军入关,讲的道理是:“我这天下不是在你明朝的手中得的,是我从流寇李自成的手里抢的。你们明朝旧臣非但不应该埋怨我,反而应该感念大清的恩德。

    前一句“寇自成之名则师出有名”,说的正是清军入关以来,一贯宣传的大义名分,师出有名就是这个道理。

    但后半句这“索可法之义则师出有义”,显然指的是史可法,然而如何做到师出义,却完全不知了。

    这个道士虽然看着邪门,但这句子中说的东西,却还真的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于是多尔衮又鞠了一躬,道:“不知道‘索可法之义则师出有义’如何详解,还请仙长教我。

    孔明点了点头,道:“你的东西两路大军皆已溃败,这事我不诓你,三日之内必见分晓。如此一来,你还能再派出两路大军,讨伐大顺吗?”

    多尔衮想了想道:“若果如仙长所讲,多铎和阿济格都败了的话,那么满洲八旗本来就人丁不旺,这一次可要元气大伤了。”

    “即便是勉强还能凑出些士卒兵力,恐怕满朝的八旗贵胄,也很难同意这样的作战计划了。”

    孔明又点了点头,背着身子向前走了几步,转头道:“但如果不去讨伐大顺,而去打江南的大明呢?”

    多尔衮苦笑道:“不瞒仙长,江南伪明孱弱,原本是要派我那弟弟多铎领大军去打的。当时若不管不顾直接去打,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可如今多铎败在了李自成的手里,这此消彼长。怎么说江南也有几十万人。我们又师出无名,想要一举而竟全功,恐怕也是难事。”

    孔明猛的一拍巴掌道:“说得好,重点就是在这师出无名上面了!”

    “我记得你当初给江南的史可法,写过一封信吧?”

    多尔衮点头道;“没错,我是找汉人代笔写的。言辞犀利,可算是一片檄文。若按那信上所说,其实勉强也算作师出有名了。可惜后来史可法又回了一封信。依次将我那封信上的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