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因为不知道长安回派的钦差什么时候到潼关,所以马世耀和牛道士不敢怠慢。分头行动起来。

    望云楼的过契、签署买卖文书、找中人等事一气呵成。马世耀心中急着大事,银钱出得也豪阔,事情自然办的极快。

    他又在军中选了几十名擅长砖瓦的士卒,大家一起动手,一上午的功夫,便把围墙砌了起来。

    督师府衙的匾额也挂得十分的顺利,牛道士和府衙门口的秦二,三德子多少有些一面之交,这一次便还由他去进行分说。

    等牛道士把换匾的事情跟二人大致说了一番,他二人倒是无可无不可。因为他俩的职责只是不可以让任何土著百姓进入督师府衙,至于其他的,都可以商量着来。

    牛道士又偷偷的给每人揣了五两银子,秦二和三德子也就随他折腾去了。

    不大一会,督师府衙门口的“经略方城”便换成了“紫阳世泽”

    马世耀见事情办得顺利,心中也是高兴,剩下的事情便是自家府门前的匾额了。牛道士精神抖擞,用毛笔蘸着金字儿写下了“辅事饬民”四个大字,不敢说是这几个字铁画银钩,但也称得上端秀疏朗。

    但在题款的时候却犹豫了一下,按理说谁写的匾额,就应该谁来题款。

    但今天这事里面内有乾坤,却不好这么办了。牛道士想了一想,把笔放下。跟马世耀悄悄道:

    “如今我们在这潼关城里干的事,就像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都是些绣花水磨的功夫。可以说如履薄冰,出不得半点差错。

    我看这匾额的题款,最好是能找一位大侠亲自来提,咱们把事情夯得实了,才算妥贴。

    这样日后,即便有哪个大侠觉察出匾额写的不对劲,想要找回场子。但这匾额是他们自己人的款,却也说不出二话来。”

    马世耀听着也有些道理,不过毕竟做这事有些心虚,道:“可别题款的时候,被人看出破绽,到时候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

    牛道士咬了咬牙,道:“那就找一个不识字的来題!”

    “不识字的怎么题啊?”马世耀一脸惊诧。

    牛道士狠狠道:“画个十字押,再按个手印。总之这事一定要做实了!”

    马世耀也算是走南闯北,阅历不浅的。不过他也只见过在契、状上画押的,却从来没见过谁家匾额上也能按手印的。不过牛道士是读书人,他既然这么说,想必是可行的。

    只是城中的大侠那么多,又该如何分辨哪个认字,哪个是文盲呢?于是问道:“你又不是那帮大侠肚子里的蛔虫,又怎知他们哪个认字,哪个不认字啊?”

    牛道士心中其实早已有主意,指着府衙门口那张主神白泉颐贴的“系统版本更新1.01”公告道:

    “马帅你看到府衙门口贴的那张告示了吧。虽然上面语句不通,还有许多缺笔少划的错漏之处。但密密麻麻的写了有几百字之多。我大致看了一下,大概是颁布了一些针对大侠们的律令,和给大侠们分派营垒住所的事。

    显然这些内容,对大侠们是极其重要的。这几天我看到有不少大侠路过时,都围着那张告示仔细的看过。

    其实如果您观察过历来城门口帖的官府告示,就大致能知道,这看告示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已经知道告示里面内容的,一般都是径直走过。对墙上的告示视而不见。

    第二种便是不知道告示内容,却又识字的读书人,他们路过告示的时候便会驻足停留,仔细的看上一番。不过这告示上足足能有几百字,想要完整的看下来,怎么也需要茶盏左右的时间。

    最后一种便是既好奇里面内容,却又不识字的。他们看到墙上的告示会好奇的停下来看上几眼,如果有画像的话,大概还会站得久一些。可如果没有画像,那就没什么看头了。

    这时候如果身边有人一起看告示,他都会好奇的问上一问。可如果没有人的时候,她看上几眼后,也就转头走了。

    我们只需要找道这种看上几眼告示,却又不在告示前久站的人。这样的人,八成都是不识字的,找他们来题款。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马世耀听牛道士这么一说,想了一想,觉得也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牛道士观察入微,这书果然不是白读的。

    于是和牛道士一起又坐在了望云楼二楼的老地方,暗中观察起那些看告示的大侠来。

    果然一切正如牛道士所料想的那般,这些路过告示的大侠,要么停下来仔细阅读一番,要么径直走过看也不看。

    只不过牛道士说的第三种情形,他俩却始终都没有发现。

    “莫非这些大侠一个个都识文断字?”马世耀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牛道士摇头道:“绝无此种可能!这些大侠不过都是些市井纨绔,豪客游侠儿,即便是家境殷实,又怎么可能都读过书。还是稍安勿躁,再等上一会为好。”

    就这样,俩人耐住性子,静静等待起来。

    果然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