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院这边,李承修听着后院传来的一声声锤击声,心里更是焦躁了。好像那锤子不是在石碑上刻字,而是在一下一下的敲他的心。

    自从裴旻拒绝题写“英烈亭”三字后,他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题写牌匾。

    说实话,李承修真的想把这件事做好。特别是李泌说皇帝不会生气,他就更想把这件事做好了。

    到底是正统读书人出身,一想到能为皇帝、为大唐分忧,做起事来就格外的认真。

    “不知燕国公是否有意?”李承修试探着问道。

    自家儿子深得燕国公张说喜爱,两人有时聊天聊到深夜,就在一张卧榻上同睡。有这样的交情,请他写一副牌匾想来不难。

    李泌摇摇头,说道:“我那老友重疾缠身,不好拿这事去叨扰他。”

    李承修挠挠头,有些无奈地说道:“那就只好去求你姑丈,看看能不能请到哪位尚书侍郎来题写此匾,也好对得起那位不知名的英烈。”

    “父亲大人,你只想着找那些高官,就没想想去求那位圣人吗?”

    “求那位圣人?”

    李承修吃惊地看着李泌。求皇帝题写牌匾,这件事他连想都没有想过。

    “即使他肯,谁去求他?”李承修摇头说道。

    “咱们呀!”

    “咱们?莫开玩笑,咱们如何进宫求他,开不得玩笑。”

    “谁说去宫中求他了?我们给他写封信不好吗?”

    “写信?”

    “对呀,给皇帝写一封信,连同那碑文抄了,一起送进宫去。”

    “上次求圣人书写恩泽众生,普惠大众之事,是燕国公写了表书,圣人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肯写的。这次------”

    “这次不用看谁的面子,就因为他是大唐的皇帝,他就必须写。”

    “泌儿,不得胡说。”

    李泌也不争辩,只是嘟囔着“我是不是胡说,试过才知道”。

    最后,李承修也只好试一试了。他先是以青上书院的名义,给玄宗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真正的信,信笺信封都是李泌亲手准备的。

    信笺写好装进信封后,李泌封好封口,然后在信封上端端正正的写了“呈圣人御览,青上书院缄”几个字。

    原本李泌想写“圣人亲启”的,想想这不太可能,也就罢了。

    “何人去宫中送此信?”

    看到这封信已经准备停当,李承修说出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你以为每天放在皇帝面前的那些文书,是随便一个人写了就摆在他面前的吗?

    摆在皇帝面前的文书只有一种,那就是被称为“上表”,或者说是奏本的东西。

    这些东西只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可以写,然后经过必要的程序,最后放在皇帝面前。

    百姓之言,直达天听,在这大唐是不存在的。所有事情,无论大小巨细,都要经过官员们的手笔加以润色,才能让深宫里那位知道。

    李泌随口说道:“既然是信件,就要走邮路。”

    李承修觉得自己该行使做父亲的权利了,不然,李泌指不定还会说出什么胡话来。

    邮,李承修懂。上有解释,“邮,境上行书舍。从邑垂,垂,边也”。简单点说,这邮就是边关传递信件的机构。

    邮路?莫不是你要走驿卒的路子,让这专门负责军情传送的机构替你送这封信?擅自动用驿站专递是要被杀头的。

    看到李承修脸色突变,李泌知道自己的话说的过于直接了,就赶紧又说道:“邮路嘛,自然是让这封信游着去宫里。”

    李承修愣了一下,说道:“我儿是在呓语吗?”

    李泌一脸坏笑的看着他,说道:“父亲大人不相信孩儿是不是?咱们可立一个赌约,若是父亲大人输了,就把那卷你珍藏在匣子中的鬼谷兵书借我一读。若是孩儿输了,任凭父亲处置,绝不心生怨言。”

    李承修嗤笑一声,心说这信就是能像“曲水浮素卵”一般飘在水上,也断然不会自己游去宫中,这赌约自己赢定了。于是,他伸出手掌,在李泌伸出的手掌上“啪”的击了一下。

    “阿耶,何必如此大力?”李泌甩着被拍的生疼的小手抱怨着。

    “灭你的浮躁之气也。”李承修头也不回的说道。

    这一日休学,李泌和李嗣业、苏焕一起出了书院。他们先是沿着朱雀大街向北,然后又在路上搭了一辆马车,这才到了苏焕说的那个地方。

    那个在路上一眼就认出李泌的人,将李泌抱下马车后,便问他需不需要自己等着他们。

    李泌却笑着谢过他,摆摆手让那人走了。

    苏焕想着回去的路甚远,就有些担忧的说道:“小先生可能走回去?”

    不待李泌回答,李嗣业说道:“小先生若是走不动了,我自然会背着他。”

    李泌笑着说道:“若是我等今日运气好,就能骑在马背上回去。”

    两人一听都有些愣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