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金刚丹……”

    白术一时呆住,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

    “金刚丹!”

    他死死盯住方盒里圆融的金丹,无意识呢喃。

    金刚者,大乘佛法经论中,金刚系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被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

    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之本心,为诸宝中之最胜者。

    武道修行的第四境,名字就唤作金刚。

    此境体魄已坚不可摧,固若金刚石,一动一念皆有金刚声色。

    金刚境修士又别名无漏者,其意为诸天无漏。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

    放在军中,就是一方将首,在宗派,就是长老,就算放在世家和山中圣地,也是圣子和少主,是绝对的嫡系。

    此境并无要开辟玄关,打通脉络一说,也无什么气行九转,盈满内腑的要义。

    金刚一境玄之又玄,天下修行者有近九成都被阻在金刚壁障上。

    而有关勘破金刚的说法,历来却没有一个定论。

    有世家巨富者,不缺财帛,也不缺上等的心法。

    他们在胎息、练窍两境如鱼得水,甚至有二十岁前便已练窍大成者。

    即便阳符,在资粮的累积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这些人往往都止步金刚壁障,无论是怎样的心法和宝药都无法令其更进一步。

    原身曾听赵府先生说过一则轶事。

    乐山寺有一僧,十五初习武道,三十五岁阳符大成,尔后直至耄耋,足足四十年,都没能再进一步。

    忽有一日,僧人去鹤山访友,有一崖瀑,蔚为大观,只见滚滚长水冲刷而下,宛若白练击天。

    僧人目睹其状,心中所感,于山中结庐而居数月,终成金刚不坏。

    僧人法号妙严,时人唤做妙严大法师。

    三十年前,曾以掌划地,而自成鸿沟,劝得郑、楚两军止戈,又于两国边境修筑禅房,名曰飞云寺,自此两境烽烟少休,边民得享稍许太平。

    因其活命无数,边境处几乎家家都供有妙严大禅师的长生牌位。

    而金刚丹,能让人立地成就金刚!

    这种东西,即便白术再如何孤陋寡闻,再如何眼界浅薄,也是听过的。

    说书坊间,常常有讲述不得志者,一朝偶然被仙人垂怜,赐下金刚丹,尔后飞黄腾达,富贵缠身。

    说书人的主角或是乞儿,或是贫户,或是落魄书生,欺辱他们的,或是财主,或是商吏,或是见钱眼开的老丈人。

    无论这些故事怎么个变化,都离不开金刚丹。

    就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它的声名,原身小时候和铁柱他们常把糖豆假做金刚丹,谁是游戏优胜者,谁就能享用。

    白术没想到。

    赵家的丹房里,竟然还有这种东西。

    他眼神闪过一丝炙热,将手朝木盒探去。

    只要服用后,他就能跻身第四境,到时候完全不用如此畏首畏尾,他大可直接杀穿汾阴城。

    而有属性值的助力,再加上这天下数之无尽的丧尸,第五境,第六境……

    他,也能成为仙人!

    在白术眼里,一团看不见的无形心火熊熊燃烧,一根根可怖青筋如蚯蚓蠕动,他近乎贪婪伸出手,清俊的容貌一阵扭曲。

    砰!

    耳后又是劲风响起。

    狂乱之中的白术根本无法躲开,而即便他神智清醒,也根本躲不过。

    他身子一直,以脸扑地。

    好半响,白术才慢慢爬起来。

    脑后那个包,好像更大了。

    谢梵镜低着头,不敢看他。

    白术摸摸脑袋,觉得有些好笑。

    他把头一歪,谢梵镜就偏去另一侧,再一歪,她又偏回来,如此往复数十次。

    最后,谢梵镜索性背过身去,不再理他。

    白术面皮抽搐,不知怎么又牵扯到脑后,疼得他痛不欲生。

    突然,他神情一怔,笑容僵在脸上。

    自己,被什么东西注视了。

    白术慢慢转身,那枚圆澄无垢的金丹,细微地,有点点金光从丹丸上轻轻洒落。

    一尊人面从丹上凸起,安静地与他对视。

    那是张垂暮的老人面孔,须发皆白,眼神如若沉默的狮子。

    咔擦!

    白术一把关上盒盖,冷汗从鬓角渐渐沁出来。

    方才,那枚金刚丹,就像一个活物。

    老人的头颅在丹丸中若隐若现,嘴唇缓缓张阖,像隔着万丈的深水。

    那一刻,有柔软的桂花香笼罩住他。他回身四望,自己原是立在一处精舍内,日挂中天,佛塔里铜钟敲响。

    穿着麻衣的赤足僧人行走在铺满鲜花的石道上,水泽深处,毒龙在莲花里游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