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鸠摩智狗急跳墙,就出言威胁道:“六脉神剑经诸位束之高阁,无裨实用,贵寺又何必如此重视,以致伤了天龙寺与大轮寺的和气,伤了大理国和吐蕃国的邦交?”

    本因脸色微变,森然问道:“明王之言,是不是说:天龙寺若不允交经,大理、吐蕃两国便要兵戎相见?”

    鸠摩智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理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国主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大违我佛慈悲本怀,数年来一直竭力劝止。”

    本因等自都明白他言中所含威胁之意。

    他是吐蕃国师,吐蕃国自国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与大理国无异,鸠摩智向得国主信任,是和是战,多半可凭他一言而决。吐蕃强而大理弱,战事若起,大局堪忧。

    倘若为了一部经书而致两国生灵涂炭,委实颇不值得,但他这般一出言威吓,天龙寺便将镇寺之宝双手奉上,这又成何体统?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踢踢踏踏的马蹄声,并伴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

    尚未见人影,却已然听有人在耳边说道:“大师言重了,大师想要看六脉神剑经寻我便是,何苦来着寺庙里找几个老和尚的麻烦。”

    鸠摩智面色微变,心道来人好精深的内力,这千里传音的功力深不可测。

    众僧听闻此言则相视一笑,静静等待着,又对鸠摩智说道:“明王慈悲,既然明王执意借经书,倒不如还请明王先领教了六脉神剑剑法再说。”

    鸠摩智故作高深,淡然说道:“合该如是。”

    不一会儿,就看到一架白色马车,车角挂着一串风铃,一冷峻的黑衣青年赶车护驾而来。

    “来迟一步,还望见谅。”

    车帘被一阵风卷起,还没看清楚车内人的样子,鸠摩智就听到自己耳边传来的说话声。

    鸠摩智下意识回头一看,只见一白衣飘飘的公子,正微笑着站在自己身旁,好似已经来到很久,只是没人看到他一样。

    不觉间,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水侵湿,只心想着这人若是刚刚给自己一掌,怕现在就要去见佛祖了。

    他连忙压下心中震惊,稳住心神问道:“这位施主客气了,不知施主是?”

    段誉没有回他,反而对众僧一礼笑着说道:“俗务缠身,迟来一步,各位大师勿怪勿怪。”

    众僧淡然一笑,示意并不妨事。

    本因道:“明王,这位是我段家俗家弟子段誉,也是他炼成了这失传百年的六脉神剑,明王请便。”

    众僧眼观鼻,鼻观心,静待着段誉的处置。

    段誉转身对鸠摩智说道:“大师安好,大师欲借经否?”

    鸠摩智咬咬牙,双手合什诚恳地说道:“还望施主成全。”

    段誉说道:“大师要借经书乃是应故友之意,如何不让人佩服,这经书自然可以借给大师。”

    本参听闻正要说话,枯荣大师摇了摇头,他便作罢继续听着。

    鸠摩智大喜,只道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那多谢……”他还没谢完,却听段誉说道:“大师先不忙着谢我,实则我也有一事相求,还请大师务必成全。”

    鸠摩智心道原来在这里等我,我且先听听再说。

    “施主请讲,小僧洗耳恭听。”

    段誉一时脸上涌起悲伤的色彩,说道:“大师,实不相瞒。我家中有一长辈天不假年,时日无多。只是他还有个心愿未了,所以在下想请大师助我。此事非大师不可,若是大师成全,我便将经书借给大师以全大师思念故友之意。”

    鸠摩智却心道这其中必定有诈,想必是极难的事情,不过若能得到经书,且先忽悠他一二。

    “施主不知是什么难事,难道以大理一国之力都难以完成,那小僧怕也是有心无力。”

    “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为了两本经书罢了。”

    “不知是什么经书,竟然让这前辈如此难舍难忘?”

    “昔年,我和一长辈论及天下武学,说道西藏密宗有至高无上的护法神功——龙象般若功。据说此神功共分十三层,专修肉身,练就一身金刚神力,强悍凶劲,每一层就有一龙一象之力。”

    “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就。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如此成倍递增,越往后越难进展。”

    “这功夫循序渐进,本来绝无不能练成之理。练到十层后具有十龙十象的巨力,每一招都重有千斤之力,威力无比,实是天下绝顶之武学。”

    “若有人得享千岁高龄,最终必臻第十三层境界拥有十三龙十三象之力。只是人寿有限,密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终了之前练到第七层、第八层,便非得躁进不可,这一来,往往陷入了欲速不达的大危境。”

    众僧还未曾听闻天下竟有这等神功,又听段誉说的仔细,还在寻思着到底是听谁说的。

    鸠摩智听闻却是面色大变,强压着惊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