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开封城外出现很多饥民,开封城里也有许多陌生面孔出现。

    在这些人中,三教九流都有,其中属小偷最多,而小偷之中,属一个小老头最厉害。

    衣衫褴褛的乞丐兵丁不让进,来往的客商还是不阻拦的,不过虽然不阻拦,却也免不了盘剥一番,而那个小老头,表面上看着是富商,实际上是个地地道道地小偷。

    郭氏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眼看郭家小二就要出生了,这年头生孩子是大劫,弄不好就要母子都有危险。

    郭浩看到这情况,觉得要想办法给郭氏补补身体,毕竟相处了这么久,郭氏对他还是不错的。

    这一天,郭浩照常蹲在城门口,忽然听到一声异响,低头一看竟然是一块碎银子。

    这个时候银子可不常见,尤其是普通百姓,日常消费都用铜钱,银子很是稀罕。

    这块银子足有二两,给他的正是那小老头,小老头丢下之后就离开了,郭浩见没人注意,不露痕迹地把银子收起来。

    “这厮看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的,没想到心还挺好,现在郭氏有了二娃,便宜老爹顾不上我,我要吃饱饭真不容易,这银子来的真及时!”

    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后世有不少人研究,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此时是唐宋之间,由于连年征战,粮食比较少,物价上涨,所以购买力可能有所下降,但也比得上明朝的时候。

    郭浩话,可又不知怎么解释,刘大婶见她还有心思,继续说道:“你看我家大壮,十二岁就能帮家里干活了,每天去码头帮工,每天能挣五个铜钱,而且还管饭!”

    刘大婶说的码头,开封城有好几个,由于水路便利,所以很多商人都会用水路运输货物。

    货物的种类很多,除了一些日常用品,还有不少瓷器、茶叶、丝绸,这些不是普通百姓买得起的,可这里是开封,里面还有皇帝和百官。

    所以几个码头养活了不少人,可郭浩却不以为然,别看他们现在过得好,不久后可就不一定了。

    刘家有三个儿子,两个上了战场,只剩一个还要干活,他竟然好意思说。

    但人与人就怕对此,听了刘大婶所说,郭氏深深叹了口气,郭浩听了也有些无奈,可又不想暴露自己。

    恰好隔壁大叔喊刘大婶有事,刘大婶听到对郭氏道:“妹子你等等我,我家内口子喊我,我去看看什么事,看一眼我就回来。”

    “大姐你去吧,有狗娃在这呢,有什么事我让他去喊你。”

    刘大婶闻言回头看了看郭浩,心里怀疑郭浩能不能行,但是做娘的都有一种能力,能够看出子女的内心,毕竟是身上掉下来的肉。

    其实对于郭浩,郭氏早有怀疑,自从那天郭浩打架过来,醒来以后就变得奇怪。

    一开始貌似是邪祟上身,后来好了一段时间,再后来郭浩越来越傻,郭氏觉得很不正常。

    自己的儿子虽然有点憨,可郭氏知道他并不傻,出去打架是因为有人辱骂郭二牛,谁让她男人是个残废呢。

    郭二牛在家里挺横,在外面也十分窝囊,所以在外人看来,郭家一家都挺窝囊。

    刘大婶走后,郭浩进屋坐在炕上,脸上带着傻笑,发现郭氏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对劲。

    刚才的话郭浩都听到了,他也想告诉郭氏他不傻,可想想还是算了,自己煞费苦心装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骗过所有人么。

    “狗娃,你是不是饿了?”

    郭浩摇头。

    “那你怎么回来了,有人欺负你?”

    郭浩还是摇头。

    郭氏有些着急,伸手挪着身子想要靠近郭浩,郭浩连忙上前搀扶,郭氏看着可怜的儿子,眼睛忍不住红了。

    “娃啊,可怜你了,都是娘不好,没照顾好你。”

    看到郭氏要落泪,郭浩有些慌了,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他能感觉到郭氏的真心。

    “娘,不哭!”

    说着从怀里逃出几块石头,递给郭氏道:“娘,这个给你玩。”

    郭氏闻言低头,乍一看几块石头没什么,可是其中的银子格外显眼,郭氏一把捡起来。

    “狗娃,这些都是你捡的?”

    郭浩若无其事的点点头。

    郭氏闻言把银子放在嘴里咬了一下,拿出来一看,脸上欣喜抑制不住。

    “狗娃,这是银子啊,比我给你的钱还值钱嘞!”

    “银子?”

    郭浩装作疑惑的样子,郭氏摸了摸郭浩的脑袋,笑着点了点头。

    “这不就是石头么?”

    郭氏见儿子还是不懂,心里暗暗叹气,耐心地解释道:“狗娃,这叫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