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汉承秦制,官职多因袭秦代,如相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博士、郎中令、卫尉、任尉、治粟内史等官职都是沿用秦制。汉代的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这类官中如‘三公‘每月有俸350斛,中二千石官月俸180斛,最低一百石官月俸16斛。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第一类高官俸禄异常丰富,难怪他们‘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小吏却俸禄甚薄,汉宣帝时,张敞反映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之心,虽欲洁身为廉而不能,提议增加俸禄,宣帝乃增天下吏俸什二。

    西汉官吏,汉武帝以前人数较少,武帝后大为增加。汉哀帝时,佐史以上至丞相共130285人。东汉时官员为7567人,其中内官1055人,外官651人。但在此以外,还有内外诸色职掌人145419人,合计152986人。工资实行俸禄制以后,官俸在国家财政开支中日益加大。国家为了应付官俸,汉高祖时漕转关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石。到汉宣帝时,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从汉高祖时转关中粟‘给中都官‘和汉宣帝时岁转关东谷‘以给京师‘来看,汉代国家财政只负责中央一级的官俸。但是,派往地方任职的国家官员中央财政还是要发给俸禄的,至于地方胥吏国家就不管了,由地方发放工资,或由地方官吏用其俸禄来雇用。

    (1)万石:三公、州牧、州刺史等(名录不抄了,下同),月谷350斛(注:1斛=1石=10斗),一年4200石;

    (2)中二千石:九卿等,月谷180斛,一年2160石;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谷150斛,一年1800石;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谷120斛,一年1440石;

    (5)比二千石:光禄大夫等,月谷100斛,一年1200石;

    (6)千石:丞相长史等,月谷90斛,一年1080石;

    (7)比千石:太中大夫等,月谷80斛,一年960石;

    (8)八百石:汉成帝时除,就六百石;

    (9)比八百石:谏大夫,俸禄不详,后除;

    (10)六百石:州刺史等,月谷70斛,一年840石;

    (11)比六百石:博士等,月谷60斛,一年720石;

    (12)五百石:县长,汉成帝时除。

    (13)四百石:大县县丞、县尉,月谷50斛,一年600石;

    (14)比四百石:五官侍郎等,月谷45斛,一年540石;

    (15)三百石:次县长,月谷40,一年480石;

    (16)比三百石:五官郎中等,月谷37斛,一年444石;

    (17)二百石:县丞、县尉等,月谷30斛,一年360石;

    (18)比二百石:月谷27斛,一年324石;

    (19)百石:御史属等,月谷16斛,一年192石;

    (20)比百石:不详,后除;

    (21)斗食:月谷11斛,一说每日1斗2升;

    (22)佐史:月谷8斛,另一说佐史也并入斗食中。

    附:汉代职官表

    大将军:将军的最高封号,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

    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

    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司徒: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丞相: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曹操自任丞相。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九卿之一

    少府: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

    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

    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