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

    “大局观不错,继续说。”

    “先是开垦土地,以农为本,而后再建立商港,接洽大明的船队,将黄金洲的物产,与从大明千里迢迢送来的物产进行贸易,以此为中心,获得足够的物资。而后便是建立初级的作坊,尽力在铁器和一些生活用具上,做到自给自足此后。再然后就是兴学,这一点我不担心。”

    兴学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因为这次出海的主力就是读书人。

    “到时候,我会重建南山书院,这一次,我自己当院长!”

    张鹤龄轻轻一笑,说道:“好,你当院长。”

    张延龄又说道:“黄金洲距离大明有万里之远,但是,不可以断绝希望,一定要想办法让学者们尽力交流起来,京城的学子和黄金洲的学子,每隔数年,都要派出一批杰出代表,相互到访,互通有无。”

    “你这个提议不错,此事我来安排。”

    “还有就是,南洋诸事,需重新委派一名总督。”

    “你有推荐的人选吗?”

    张延龄心中早有准备,说道:“夷洲布政使王守仁。”

    张鹤龄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打算的,王守仁有大才,可堪重任。”

    “不错,此人心中城府极深,但是沉得住气,不像那些年轻学子一般,有点想法就激动不已,仅是这一点,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张鹤龄问道:“你是说,君主立宪的事,跟王守仁有关?”

    “当时,南山书院迁到夷洲岛,你这个院长远在京师,众学子便以王守仁为尊,他曾经提出,读书需学以致用,不可拘泥守旧,有什么想法就要付诸于实践,他自己又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对学子们影响很大。”

    “他对君主立宪怎么看?”

    张延龄想了想,说道:“跟你差不多,认为大明现在改制的话,时机尚未成熟。”

    “也就是说,这次的事件,王守仁并没有参与?”

    “我这么跟你说吧,如果王守仁铁了心要跟你作对,无论结果如何,你绝对不会像现在这般游刃有余。”

    张鹤龄轻轻一笑,说道:“说得对,看来,南洋总督一职非王守仁莫属了。”

    两人聊了整整一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射进来,宣告船队即将离港。

    张延龄放下酒杯,站起身来,说道:“大哥,保重!”

    张鹤龄眼圈有些发红,说道:“二弟,保重!”

    张延龄转过身去,刚走了两步,又停住了。

    他慢慢转过身来,眼泪已经流出来,哽咽道:“大哥,我走了,以后……见不到你了,我会想你的!”

    在这一瞬间,张鹤龄脑子里闪过一个个画面,一起去客栈跟毛澄赔罪,在街上和戚景通打架,跟着自己南下福建,替自己镇守夷洲岛,经略南洋诸国,从一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一步一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建昌侯,位极人臣。

    在自己面临绝境之时,又是自己的弟弟,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前来营救自己。

    那一次,他动用了一些可动用的力量,甚至给皇帝下毒,引发藩王造反。

    为了自己,不惜血流成河,不惜国本动摇,什么江山,什么大义,在他眼中,都没有自己这个大哥重要。

    可是,现在自己却将他流放至万里之外……

    张鹤龄再也忍不住了,说道:“谁说见不到?到时候你想回来,便回来!”

    张延龄有些诧异,说道:“这……不合规矩吧?你这么做,朝中那些大臣肯定不会同意的。”

    “你管他们做什么?合不合规矩,由我说了算!”

    “可我是戴罪之身,此次出海,是流放……”

    “去他娘的戴罪之身!”张鹤龄激动地说道,“现在的大明朝是我做主!若是连我自己的家人都无法护得周全,我这个辅政王还当个屁啊,你尽管去,这件事交给我了,谁敢有异议,我有一万个办法收拾他!”

    张延龄慢慢露出笑容,说道:“大哥,这次我听你的。”

    张鹤龄反问道:“怎么,你还有不听我话的时候?”

    张延龄笑了笑,说道:“是啊,自从你封了靖海侯,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特别是辅政之后,更加小心翼翼,一点也不像以前那般果断。”

    “是啊,我也被束缚了,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确实是顾虑太多了,反而放不开手脚。你等着!”

    说完,张鹤龄喊人拿来纸笔,然后刷刷刷写了一道诏令,交给张延龄。

    “这道诏令没有通过司礼监和内阁,但是,我刚刚已经说过了,大明朝,我说了算!你尽管拿去,出了任何问题,我来处理!”

    张延龄提起精神,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哥,我走了!”

    张鹤龄回了一礼,正色道:“珍重!”

    大船在拖引船的牵引下,徐徐的出了海港,而后升起了风帆,水手和水兵们,个个呼着号子,或是嘶哑着声音嚎嚎大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