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京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贡院的秋闱答卷,终于进入了阅卷的环节。

    严成锦看见李清娥来送李东阳,给他也准备了一个食盒:“严大人,小女多做了一份。”

    “谢过清娥姑娘。”严成锦伸手接过。

    李东阳不怀好意地看着,贡院锁院这几日,本官看你吃什么?

    阅卷官进入贡院后,大门咚地一声,关上了。

    严成锦跟着阅卷的文吏往里走。

    窄小的偏房中,摆放着五张书案,每张书案可以坐两个阅卷官,整个贡院只有三间阅卷偏房。

    阅卷官遇到可钦定为解元的卷子,需交给李东阳和严成锦来评定。

    巡视时,严成锦看见一个翰林阅卷极快,左右扫视两眼,便落笔打分。

    一台没有感情的阅卷机器!

    李东阳眼珠子都直了,这小子进来什么活也不干。

    “别看了,快阅卷!”

    “不是下官不想阅,是怕害了别人。”

    李东阳明显噎住一下,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你分明就是不想干活!

    严成锦说的是实话。

    三元及第,是靠背老爹写的答案,临时抱佛脚考来的。

    经筵的讲义,是由王越和程敏政友情提供。

    虽然在外头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实则四书五经的底蕴,远不如翰林。

    连题目也看不懂,就如同给作文打分,需很高文学素养和评判标准。

    让他阅卷就是害人。

    很快,那个翰林起身捧着试卷来找李东阳,欣慰道:“大人,秋闱解元出来了!”

    才过了半日,还有大半的答卷没阅,就敢说解元出来了?

    值房中,阅卷官的目光皆落到那份卷子上。

    李东阳仔细阅览全文,抚须笑道:“不错,答得好!”

    为了防止舞弊,陛下命人将答案抄在新的试纸上,辨认不出字迹。

    但严成锦从阐述风格和行文句式就知道,不是严嵩的卷子。

    “区区半日,怎能轻易决断解元,你叫什么名字?本官要扣你的俸钱!”

    那翰林脸色绿了,自信阅的卷子无错:“下官费宏,詹事府侍讲,是率礼部官员阅卷之人!”严成锦微微吃惊一下,难怪阅卷如此迅速。

    费宏,是明朝最年轻的翰林,当然,这是在他没有穿越的情况下。

    此人状元及第,极有才华,但由于弘治皇帝偏爱老臣,所以迟迟得不到重用,一直在詹士府和翰院当值。

    朱厚照登基后,才起用,并一路升至内阁大学士。

    这家伙未批阅一张卷子,有何脸面在此污蔑?李东阳正色道:“这张卷子答得极好,行文与思虑颇为成熟。”

    有种稳重之感,堪比大儒执笔。

    几位阅卷官看过,交口称赞。

    第一与第二、第三其实相差不多,钦点谁为解元,纯看颜值和主考官心情。

    身为主考官,严成锦有钦点解元的权力,他想钦点严嵩为解元。

    杨慎在史上的名声,来源于文章和诗赋,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但在仕途上并无建树。才能远不如严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官场。

    “这位考生也答得极好!李大人你快看看。”另一个阅卷官将卷子送来。

    “如今钦定谁为解元,还太早了些,不如阅卷完毕,严大人与李大人再决择。”一个翰林提议。

    “也好。”

    礼部比往年多派了五个阅卷官,短短五日,能进榜者,全部摆放在严成锦和李东阳的案头。

    该填榜了!

    能提名解元的答卷有三份,不知有没有严嵩?

    严成锦倍感舒畅,今日就能出院了。

    李东阳心里暖呵呵的,阅卷官喜笑颜开的围在书案旁,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呵呵,下官来解封吧。”

    案头上,有三份能提名解元的答卷,蜡封全部解开。

    费宏的心顿时崩到嗓子眼,这是他提的卷子。

    第一份答卷,杨慎!

    李东阳面上露出浅笑,杨慎算是他半个门生,曾在府上听过他讲学。

    第二份答卷,顾鼎臣!

    阅卷官们脸上微微惊讶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显然没听说过这个书生的名字。

    严成锦却深吸了一口凉气,此人正是明年殿试的状元!

    “想来这顾鼎臣是寒门庶子,能作出这样的文章,也是不错。”李东阳笑吟吟地点头。

    阅卷官们的目光一转,还有第三份答卷。

    可看到答卷上的名讳时,眼珠子都直了,怎么可能是他?

    李东阳脸色复杂无比,望着卷子上的两个字。

    第三份答卷,严嵩!

    严嵩的名讳无人不知,因为他,才导致阅卷拖延了六日,礼部虽不说,却对他颇有怨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