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里先简单讲一下,为什么数不近听到“公子狙”后会大乐。先秦那个时候“公子”是个美称,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的那些仿古的姓,什么公子羽啊,公孙大娘那些。“公子”,早些年,它不是年轻男子的美称,而是专指“公”的孩子。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被封为“公爵”的国家其实是很少的。后世超级牛x的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有一个是公爵,反而宋国是真正的公爵国家。早些时候的“公子”含金量高,不是一般人可以称呼的。好比五六十年前,你要是叫个“xx总”,喔唷,那是不可描述的不得了。同样的道理,到了春秋那个时候,“公子”这个称谓已经是烂大街了。那个时候,别说那些超级有实力的国家,随便一个小国国君的儿子,也都一样,都称为“公子”。要知道,即使到了春秋中期,还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呢。一个诸侯有好多的孩子,而且无论诸侯是活的,死的,只要那个人的父亲是诸侯,那这个人就可以称为“公子”。比如齐襄公让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有人就说公子彭生是齐襄公的儿子,这个其实是不对的。光从名字上来看,公子彭生可能是齐襄公的儿子,也可能是他的堂兄弟,也可能是他的叔伯。因为只要他是“公”的子,就可以称为“公子”。至于是哪个“公”,已经无法确定了。

    所以,那个时候已经遍天下都是公子了。更有甚者,因为春秋早些年的时候,有个超级大国晋国,干了件非常愚蠢的事,就是为了防止儿子们争王位,立了太子后,国内只留一个太子,剩下的儿子统统赶走,赶到国外当差去,反正那个时候的诸侯国之间,对于彼此的高层都是互相接纳的。所以,晋国的公子们是最搞笑的,他们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国外,就是在去国外的路上”。再后来,其他国家也有很多效仿,导致全中国,“公子满地走,夫人多如狗”(同样的道理,“夫人”也不是随便乱叫的,但是随着公子的泛滥而泛滥)

    到了数不近这个时候,“公子”已经接近于今天咱们称谓的“xx总”了。虽然还是在正式场合来美称诸侯的儿子,但是在民间,人们拿公子这个称谓来开玩笑,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后世对年轻的富家子称为“公子”也是这么来的。

    “狙”在春秋那个时候,就是猴子的意思。公子狙就是公子猴子的意思,虽然按照当时的名字构成方式,这个也没有太大的毛病,很多人用动物做名字。但是,在这里就明显是戏谑的意思了。至于公子狙真名是什么,已经没有人再关心了。

    数不近一看到有耍猴的,立刻就来了精神。那个时候耍猴还是个稀罕事,你别说那时候了,直到今天,依然还有人在耍猴。只见场上那猴子,头上戴了个商朝的瓜皮帽,穿上特制的衣服,逢人就作揖,同时手里还抓了个小木棍,敲打半截毛竹段子,“突突突”直响,煞是好玩。旁边很多人吹口哨,打响指,不住地捉弄它。数不近也乐颠颠地想往跟前挤。正巧那猴儿转了一圈,也望向了数不近。数不近一看那猴儿过来了,开心得不得了,先是用手握紧了拳头,使劲吹了个流氓口哨,接着又是挤眼睛,又是吐舌头,想吓唬、吓唬它。你说这猴子也怪,它转了一圈,别人怎么逗它,它都无所谓,但是数不近逗它,它却表现了异常。这猴子突然怔怔地立在那里,脸上再没有了一丝俏皮,它眼睁睁地望着数不近,一动不动,似乎数不近好像它的仇人一般。而且,它不断地呲牙咧嘴,脸上竟然好似有狰狞之色,看起来倒让人有些害怕。

    数不近讨了个没趣,自我解嘲地笑了笑,转身望向了身后的季献。但是季献对这个猴子根本不感兴趣,他看数不近看向了自己,故意地把头扭向了一边,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数不近一楞,这才意识到自己该走了,顿时没了兴致,讪讪地回转过身去,却正好和赶过来拉猴子的公子狙对了个正脸。原来公子狙本来在远处站着,正在那里吆喝着,暖场子呢,哪知这个小猴子不知怎么了楞在那里不动了。公子狙骂骂咧咧地走了过来,以为是小猴子在偷懒,一过来碰到了数不近,公子狙大吃一惊。

    虽然离数不近还有好几步远,公子狙冲着数不近大声喊道:“那位仲兄慢走,小弟这边有话要说。”

    数不近刚想赶车走,没想到公子狙竟然抢先一步迎了上来。数不近反应很快,立刻意识到,可能是公子狙要钱来了。数不近当时就有点囧,因为此时什么东西都没卖出去,身上一个子都没有,总不至于为了面子给人扯块布,或倒点粮食出来吧。所以,他装作什么也没听见,急急忙忙地转身要走。哪知公子狙的力气还挺大,一把拉住了数不近,大声地说道:“哎,跟你说话呢,跑什么跑。”

    公子狙是个魁梧的大汉,数不尽虽然是个农夫,但是身材比较消瘦,被公子狙一拉,立刻就动不了了。数不近的脸红了,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要干什么?”公子狙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又放开了数不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这位兄弟,别误会。我不是来找你要钱的,这耍猴卖艺也不是个正经营生,就是给大家逗个乐,愿意给就给,不给也不强求。”数不近被他这么一说更不好意思了,想给钱但是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