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排在了第三;孝惠之时,吕氏为祸朝堂,吕后出于安抚刘氏宗亲的意图,也同样将宗正排到了第三。

    对于这些属衙的排序,刘弘基本没有什么异议。

    ——即便有异议,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了。

    如太仆,全掌天下马政,在不远的将来,汉室完成物质基础积累,正式启动汉匈决战准备计划之时,骑兵部队的建设,必然会让太仆的地位水涨船高。

    又如典客,都不用说别的,光看看历史上武帝一朝威风凛凛,几乎掌握汉室对外开展权,手握外藩数十万武装的的大鸿胪,就可见一斑。

    而如今位列九卿之首的内史,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刘弘按照历史轨迹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从此淡出九卿行列。

    将关于九卿的位次排序安排完,朝臣百官也终于进入殿内,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就见刘弘清了清嗓,面带微笑的望向殿内:“大行皇帝之盖棺定论,诸公可有建言?”

    ——秩序制定了,好处也给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刘弘地皇位法统问题了。

    此事说复杂,主要复杂在刘恭的死因,但说简单,也就是特殊了那么一丢丢:有汉以来,皇位继承第一次没有按照‘父死子替’,而是遵循了‘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

    父死子替、兄终弟及,属于古华夏宗族传承,家族繁衍,乃至于资产继承最重要的一项理论依据。

    具体到皇位上,就是:皇帝死了儿子上,没有儿子弟弟上。

    而这个传承规则,是有先后顺序,以及先决条件的:要想‘兄终弟及’,就必须保证‘父死子替’不成立。

    也就是说:刘弘要想让自己的皇位传承,即‘兄终弟及’合理合法,就要证明刘恭的状况,完全无法满足‘父死子替’的要求。

    说白了,就是刘弘要证明刘恭没儿子!

    虽然看上去,这件事颇有一丝‘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意味,但对于刘弘皇位来源的合法性而言,这件事至关重要。

    很显然,作为负责礼制部门的奉常卿,刘不疑清楚地知会了刘弘地意图。

    “奉常臣不疑启奏陛下:先大行皇帝讳恭,太祖高皇帝十二年,孝惠皇帝幸宫女无名氏;孝惠皇帝元年冬十月,先大行皇帝诞,其母亡;先大行皇帝过继于太后膝下,立为太子。”

    “孝惠皇帝八年,帝崩于未央,太子恭祭拜高庙,继承大统。”攫欝攫

    “先大行皇帝四年,帝崩未央,年十二;未壮、未冠、未立皇后、未有后嗣。”

    “大行皇帝崩而无嗣,吕太后以‘兄终弟及’之理,乃迎常山王义继大统,至今五载···”

    言罢,刘不疑便深深一拜。

    到这里,刘弘地皇位合法性,才得到了朝堂的背书:先皇帝刘恭确实是没有儿子,所以刘弘才按照‘兄终弟及’的准则,在吕太后的主持下,坐上了皇位。

    合法性确定,接下来的,自然就是最后一道程序了:为先皇刘恭的皇帝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见刘不疑静默片刻,待朝臣百官都消化先前的话,方再一拜。

    “大行皇帝崩,至今已有五载;然大行皇帝之定论,却因吕氏乱臣之由而久未论定。”

    “今奉常臣不疑、丞相臣食其、御史大夫臣苍等,昧死百拜,以奏陛下。”

    “先大行皇帝年八岁继承大统,临朝四载,天下无有大变;及至先大行皇帝四年,大行皇帝听信贼子夏侯婴谗言,因过继太后膝下之事,质问于吕太后当面。”

    “吕太后斥之,大行皇帝复问于故皇帝太傅安国侯陵,得知其母之死,乃生育之疾难;大行皇帝愧不能已,抑郁而亡。”

    面不改色的说出这段,与殿内众人所知截然不同的‘往事’,刘不疑面色稍一肃。

    “故臣等以为,先大行皇帝之盖棺定论,以年幼登基、年幼夭亡;心怀孝善,知错而愧为考。”

    “谥法云:执义扬善曰怀,乃称人之善;又慈仁短折曰怀,乃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臣等意:谥先大行皇帝以‘孝怀’,当为宜···”

    刘不疑话音刚落,审食其、张苍等三公九卿齐齐出身,对御阶上的刘弘一拜:“臣等附议。”

    就这样,历史上苦命的前少帝刘恭,在刘弘地争取下,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定论:汉怀帝。

    “准。”

    对于便宜老哥抢走蜀汉后主谥号这件事,刘弘没有丝毫愧疚感。

    ——爷们儿都穿越过来了,还有没有三国,都得两说!

    真计较起来,四百年后,刘备没准是某个工厂里的纳鞋工都不一定。巘戅戅

    至于将刘恭之死扭曲成这般模样,那自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吕后不能有错~厺厽 笔下文学 bxwx.co 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