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之事,亦或是身陷为难,乱了阵脚。

    直到这次,刘弘再度下发这种‘不管过程,只要结果’的诏命,柴武才隐约回过味儿来。

    ——如果刘弘不是将柴武看做整场战役的‘帅’,那只怕今后,汉军将官收到的命令,都将会是这种全新的作战指令。

    拿柴武所收到的诏令来说,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保住丰沛、荥阳;酌情配合申屠嘉、灌婴大军浇灭叛贼。

    至于怎么打,在哪打乃至于几个战略点的优先排序,则俱无交代,全由柴武定夺。

    当然,已经存在于汉军法中的‘净斩首’,自然也会作为战后的评判标准。

    “陛下所图,只怕不止关东诸侯啊···”

    作为沉浮宦海数十年,从尸体堆里爬到如今汉室军方三号人物的武将,柴武对于这种新型战略命令形势所会带来的变化,自然是一目了然。

    相较于曾经,一进一退皆有主帅掌控的战斗方式,这种只以结果论,并辅以‘净斩首’作为评判标准的指挥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出中层将官的主观能动性。

    攫欝攫。例如在过去,一位校尉遇到敌人,只能按照上司的安排,或战或遁;但在这样的指挥模式下,这个校尉可以参考自己在本场战役中的任务,自主决定如何应对这支敌军。

    如果任务是消灭地方有生力量,那就打;如果是占领战略要点,那要么先打再走,要么绕开,乃至于联络附近友军,合理打击这支敌军,以完成战略目标。

    想到这种可能性,柴武就莫名有些兴奋起来——如果真能将这种指挥模式推行,哪怕只是推行到校尉一级,所取得的效果也绝对不小!

    至于推行到队率,乃至于底层的屯、曲一级···

    “呵,倒是老夫着痴了···”

    如果这种‘目标责任制’推行到屯、曲,那必然会引发混乱——屯、曲的主官,几乎都是大头兵爬上来的!

    这样的人,别说对军法战阵了,只怕连上司的命令,理解起来都有些费劲。

    让这些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下令全军无脑骑砍没有任何区别。

    柴武不知道的是:在不过十年之后,汉室野战军从率五十人的曲长开始,就都会变成熟读各家兵法,地形地貌深记于心,放在此时都可堪司马之用的高素质军官所组成。

    “都尉。”

    正思虑间,先前那小将便靠近了些,稍一拱手:“哨卒皆已布下。”

    闻言,柴武不着痕迹的稍点点头,便示意小将坐下。

    “方才,校尉言吾等南下,则北墙或有警,而飞狐都尉鞭长莫及,无以为援。”

    “若以寻常事日,校尉所言,确无不实。”

    说着,柴武取下腰间的干粮袋,语调中稍带上了些提点的意味:“然今岁,匈奴纵犯边,亦勿以千人之军至。”

    对于负责汉室北墙安稳的飞狐军而言,‘千人’这个词,算得上十分敏感。

    在驻扎于飞狐迳之时,但凡边墙哪个方向派人来求援,飞狐军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胡可满千?

    盖因为多年的经验,使得飞狐都尉十分清楚地知道:‘千’,就是判断匈奴人战略目的最主要的参考。

    千人以下,就是某个部落穷的活不过冬天,方舍命入侵,以抢掠过冬物资。

    这样的状况,飞狐军基本是派出一支司马,就不再关注的。

    ——没办法,匈奴人都是骑兵,来去自如;又是以抢掠为目标,等飞狐军支援过去,人家早就抢完东西跑走了。

    而千人及之上,就不一样了。

    通常情况下,匈奴人‘掠夺’的部队不会超过六百;即便超过,也会为了躲避汉军箭矢,减少部队行军密度而分散。

    这意味着,只要有一支千人以上,且行军严丝合缝的匈奴骑兵,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汉室边墙,其身后就必然跟着上万乃至于数万大军。

    到了那种时候,飞狐军所要做的就是星夜驰骋,赶赴战争第一线,力保城池不失。

    所以柴武话里的意思,也就很简单了:今年冬天,匈奴人可能会如往常那般,以小股兵马抢掠,但绝不会有大规模入侵!

    见小将一脸疑惑,柴武不由放下送到嘴边的干粮,低声道:“今岁,吾汉家方遣宗室女和亲于匈奴;循例,和亲当岁,匈奴碍于颜面,多不兵犯。”

    “况如今,当朝卫尉丞,正奉诏驻于代北。”

    “加之燕王新立,必厉兵秣马,狄酋该当知晓避其锋芒。”

    说着,柴武再将声音放低了些,补充道:“老夫亦曾书信联络于东胡王,探得今岁,草原无甚灾祸···”

    说到这里,那小将才逐渐放下心中担忧,安心啃食起手中冰冷的干粮。

    草原没有遭灾,就意味着匈奴人的日子勉强过得去。

    匈奴人也是人~

    厺厽 玩吧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