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方,便多以战车充军。

    能充分发挥骑兵之力,用于中原战争的,也仅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留下传统的赵北边军。

    后秦亡汉立,汉室版图,却比秦王朝巅峰之时小了一大圈;实际掌控的范围,更是缩小三分之一以上!

    ——南方百越失控,东方朝鲜半岛脱离。

    而范围最辽阔,对中原政权影响最大的,便是华夏大地在汉初,几乎彻底失去了草原,以做战马、耕牛畜牧之所。

    早在秦未统一天下之时,就已逐渐推广的牛耕,在汉室却硬生生倒退回了‘以人挽犁’的状况。

    其症结所在,并非汉室君臣庸碌,不知牛耕之利,而是一个极其无奈的选择:没牛。

    没有草原蓄养牧畜,牛耕便无从说起;而战马的缺失,也使得汉室无法培养出堪用的战马,以组建骑兵部队。

    汉室的战车兵、重步兵集群,碰到匈奴骑兵集群会发生什么?

    十数年前的白登之围,早已给出了答案。

    ——打不打,在哪打,怎么打,什么时候打,乃至于什么时候撤,统统掌握在匈奴人手中!

    机动性丝毫无法比拟匈奴骑兵集群的汉室军队,无法掌控任何一丝主动权。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势,汉室对于马匹蓄养,乃至于马匹保护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攫欝攫。汉律之中,甚至有专门的条令,用以惩治伤害、偷盗以及宰杀马、牛的举措——在汉室,吃牛、马肉是犯法的!

    保护牛,除了因牛可用作犁田之用外,还可充作大军之粮——大战在即,军队是要吃肉的。

    而保护马,更是直接出于蓄养战马,以早日组建骑军,与匈奴抗衡的缘故。

    在历史上,文、景两代雄主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厘清吏治,内除诸侯,却始终不敢引戈北向,就是因为汉室的车、步之军,在匈奴骑兵集群面前讨不得便宜。

    而武帝猪爷恰恰是凭借文、景两位先皇所积攒下的丰厚家弟,以及遍布天下各地的足足三十六处马宛,方能一举重创匈奴,立下不世之伟业。

    对刘弘而言,事情却有一些不同了。

    ——爷们儿好不容易穿越一回,总不能只攒钱,把揍匈奴人的事儿,都扔给儿子甚至孙子吧?

    有生之年,刘弘必然要完成北逐胡虏的壮举!

    而要想真正打败匈奴,不再受匈奴牵制,那就需要战马,需要骑兵,以及培养骑兵的人。

    战马,刘弘可以在将来通过走私,从草原部族手中获得——别忘了,如今草原上不止匈奴一部。

    ——月氏人,仍旧在河西走廊苟延残喘呢!

    刘弘确信,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围剿,月氏人必然会对一些在中原早已淘汰,在草原却领先时代数个世纪的防守军械感兴趣。

    训练骑兵的人,自然是毋庸置疑:历史上的弓高侯,应该能完美胜任。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养马,及养牛之人。

    在汉匈两国的往来国书中,匈奴动辄‘控弦四十万’;在历史上,匈奴更是被称之为‘百蛮大国’。

    要想击败如此强大的匈奴,汉室需要的不是几十几百匹马,甚至不是几千几万。

    而是数十上百万的马匹保有量,才有可能满足遴选战马的需求,组建出十万到二十万人以上的骑兵部队。

    几十上百万匹马,汉室自然不可能全部都通过‘进口’——如今长安,稍好一些的马便动辄数百金,都靠买,把刘弘连同未央宫打包在一起卖了都不够!

    所以,只能是从草原,如月氏这样危在旦夕的‘邻居’手中,不间断的购入马匹,然后自己蓄养,并培育马种。

    马驹买进来,没有草原倒不是大事,关键还是得有人会养。

    牛自然好养活,随便吃点啥都能耕地,至不济,也能给军队做肉食。

    马就不一样了:吃的得好,住的得好;甚至为了保护马蹄,走的路都得挑!

    只能说,相较于牛,马绝对算得上是娇气的牧畜。

    而假设如今,汉家会养马的人有十万,那必然是五万在匈奴幕北的韩王部,另外五万在幕南东胡王部。

    要想在不远的将来,轻轻松松爆出足以平推匈奴人的骑兵,韩王南归汉室所带回来的部众,绝对是刘弘必不可少的助力。

    此事,关乎汉匈战略格局!

    但刘弘所面临的局势,又与历史上韩王率部归汉时大不相同。

    历史上韩王归汉时,文帝刘恒登基已有十数载;汉家继承自秦的二十一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早已被刘恒破坏殆尽。

    ——先是刘恒登基之初,为了与陈平、周勃等权臣抗衡,大肆分封薄昭等外戚为侯;后又有晁错为了解决边防部队粮食短缺之困,提出之策。

    分封外戚,使得‘非功勿侯’加上了一个‘如果不是皇帝亲戚’的前提条件;输粟捐爵,更是将军功勋爵制度最后一丝脊梁敲断!

    五大夫甚至左庶长这种在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