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四月的金陵皇都,春暖花开,十分的漂亮。

    来到京城之后,杨广孝打算先去拜访自己的恩师徐茂。

    徐茂,字元长,乃是武元朝内阁四大臣之一。

    曾经有段时间在曲阜文庙任职。

    也是杨广孝当年的主考官。

    徐茂为杨广孝座师。

    所以杨广孝走的乃是徐茂的关系,只是自从新帝登基之后。

    徐茂徐阁老还有另外两位阁老,都被罢黜,闲赋在家。

    至于第四位阁老。

    此人的身份可不简单。

    这位阁老,姓陈,名康贤,字颂之。

    这个人乃是大儒陈康盛的胞弟。

    这位陈阁老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当朝皇太后的姨母,便是陈康贤的发妻。

    所以皇太后(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有三十岁左右),还要唤陈康贤为一声姨夫。

    先皇去世之后。

    新帝十岁登基。

    一个十岁的孩子懂什么?

    皇太后垂帘听政。

    在朝廷之中,依赖陈康贤。

    排除异己。

    这也是徐茂等名臣被排挤出朝廷的主要原因。

    至于现在的内阁,也是四位阁老主事。

    但谁都知道,另外补进的三位阁老,都是陈康贤一手提把起来的。

    所以现在陈康贤,可谓权倾朝野。

    徐茂担任阁老的时候,府邸前,门庭若市,不过如今则是十分清冷,看到这番场景,杨广孝也不由十分的感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大概就是如此吧。

    杨广孝让随从递上了拜帖,没有多久,徐府的管家到来。

    杨广孝是认识徐府管家的,双方见了礼,管家带着杨广孝还有杨广孝的随从进入了徐府之中。

    随从自有人安排。

    管家带着杨广孝来到了书房。

    “老爷,杨大人来了”。管家在书房外面说道。

    “是君正来了啊!速速进来吧!”。里面传来一名老者的声音。

    这老者声音洪亮,看来身子骨还是很硬朗的。

    杨广孝进入了书房之中,便看到一名七十多岁的老者。

    这老者骨架很大,哪怕坐在那里,也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正在看书,看到杨广孝进来,老者将书籍放下。

    “学生拜见恩师!”。

    杨广孝向老者行礼。

    “免礼吧”。徐茂笑着说道。

    杨广孝这才起身。

    “算算时间,你去余杭府也有三年了,此番进京,是为了去三省六部述职吧?”,徐茂说道。

    “是”。杨广孝应道。

    随即说道,“今日刚刚到,思念恩师,因此提前来拜见恩师”。

    徐茂说道,“你有心了”。

    他站了起来,渡步而出,说道,“这几年余杭府还算平静,你在余杭府做的不错,朝廷对你的评价,应该还是不错的,若为师在朝的话,或许可以将你调到京城三省六部来,可惜,为师现在已经被罢黜,这一次你怕是难以升迁!”。

    杨广孝说道,“学生是否升迁倒是小事,只是大权掌握在奸佞手中,让学生心中难安”。

    徐茂说道,“这话在徐府还可以说,出了徐府,万万不可乱说”。

    “学生知道!”,杨广孝说道。

    从徐府出来之后,杨广孝回到驿馆,换好官服,便前往三省六部之中进行述职。

    整个过程,倒也不是特别的麻烦,主要就是审核一下这三年来的政绩。

    这三年杨广孝在余杭府做的其实相当不错,余杭府三年来,没有发生过妖魔入侵之事。

    治下一片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由于朝廷三年一考核,政绩好的有升迁的希望。

    但具体能不能升迁。

    当然要看是不是有足够的后台。

    现在杨广孝的座师徐茂被贬为庶民。

    杨广孝,自然也不指望着能够得到升迁。

    保住现在的职位,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在三省六部述职的时候,见到了两名同样来述职的同年。

    都是武元十年的进士。

    这二人,一人叫做高孑,字文光,此人三十八岁,看着很是文雅。

    一人叫做赵焕,字伯仲,三十六岁,此人身材消瘦,不过目光炯炯有神,看着就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物。

    这二人,也都外放一府,担任知府。

    如今见面,相约晚上一起去集贤楼小聚。

    这集贤楼可是金陵城之中著名的酒楼。

    晚上。

    杨广孝带着一名随从来到了集贤楼。

    高孑与赵焕已经到来。

    二人的随从在外面等待着杨广孝。

    看到杨广孝到来,二人的随从向杨广孝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