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了叶桂的100点好感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兑换叶桂的神医技。    到目前为止,即便是最昂贵的高级神医技,兑换价格也没有超过100点好感度的。    所以,李权心里面很踏实。    只要叶桂的神医技里面有瘟病专治,不愁兑换不了。    打开神医技兑换列表,叶桂的医术列表果然出现了。    点开后,多达十几门医术出现在李权的眼前。    【脾胃辩证,可明辨脾、胃两大脏器的所有病因、病理,论证施治。需要20点好感度,可兑。】    【猩红热专治,可治愈99%以上的猩红热患者。需要10点好感度,可兑。】    【温热辩证,可辩证一切温热疾热的病因、病理,明察病灶。需要50点好感度。可兑。】    【时疫专治,可治疗90%以上的季节性疫病,比如鼠疫、水痘、天花等病。需要50点好感度,可兑。】    ……    把叶桂的所有医术看完后,李权的心都凉了半截。    这可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没想到花费了珍贵的三天时间把叶桂的这部原著读完了,而且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叶桂的100点好感度,结果没有李权急需的瘟病专治。    叶桂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十分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人们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    一位在温病学上有着如此高成就的中医大家,仍然没有温病专治这门医术。    有的仅仅只是温热辩证医术与时疫专治。    看起来,这两门高级医术都与温病有密切关系。    但是实际上,与李权需的温病专治没有半毛钱关系。    就在这时,李权感到背部一阵刺痛。    像是有着无数根钢针同时扎刺,又像是万千只蚂蚁在噬咬。    这种刺痛快速向背部其它区域扩散。    根据其它感染者的病情进展,李权明白,这说明自己的皮肤也开始龟裂。    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最多明天还有不到四小时的学习机会。    到得后天,他将会与霍金教授等人一样的下场。需要用绳子绑住,然后承受千刀万剐般的酷刑,痛得死去活来。    那时候,他就不可能再有机会看医书了。    李权下意识的看向旁边床位的叶茹。    她此刻抱着双膝,坐在病床上发呆出神。    感染了未知真菌后,被关在这里隔离治疗。每一位患者的内心都是绝望的。更需要每天伴随着巨大的恐惧。    因为到现在为止,即便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几乎调集了全国最顶尖的医疗专家、学者,想方设法攻破此病。    多日过去,一点进展都没有。    现在也就只有李权提供的发烧药处方,有那么一点点延缓作用。    “看来只能再读吴塘的那本原著医书试试了。”李权的目光看向那部古旧的医书。    不算特别厚,但是也有五六十页。    如果书上的内容复杂,或者很晦涩,很高深,李权需要的时间别说是四个小时,就算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够读完。    先说说这位吴塘何许人也。    或许很多人只听过华佗、张仲景、扁鹊这些医学大佬的威名。对于吴塘这个人名,却鲜有耳闻。    其实这位吴塘在清代的名气也是非常大。    他是江苏淮阴县人。初习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继病故,而专心攻医。后至京师,参加《四库全书》之抄写与校检。    仅凭参加《四库全书》抄写、校检这一条,便可看出他的学样地位有多高。    接下来说说吴塘在医学上的成就。    特别是温病学方面成长经历。    首先,他是叶桂的粉丝,对叶桂的医术十分崇拜。更是深入研读叶天士的所有医术理论。特别是温病方面的病例、治疗方案等等。    另外,他还深刻学习了吴又可的《温疫论》。    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参古博今。    然后结合临床经验,最终创下了李权手中拿的这本《温病条辨》。    而且是吴塘的原著。    此书尤其珍贵。    这本书也是李权最后的希望。    可惜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部医书读完,几乎不可能完成。    翻天第一页,李权的目光扫过书中内容。    只见字迹工整、圆润,赏心悦目,看着让人格外舒服。    仅仅只看了第一段话,李权就感到一个头两个大。    书中的内容太过专业,而且全部是论述温病方面的知识。    关键这些知识点,有很多都是李权闻所未闻的。    说实话,读起来,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读高中生的书籍。太难了。    顿时,李权感到一阵绝望。    满打满算,包括今天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在内,他能用来看书的时间恐怕不会超过五个小时。    而这本医书总共有五六十页之多。    一个小时要看十多页,内容还这么难,怎么可能完成?    蛮干的话,李权一丝机会都没有。    智慧是个好东西,关键时刻可以解决很多困难,还能救命。    李权暗自琢磨,既然吴塘对叶桂无比崇拜,著作这本《温病条辨》之前,更是深入研读过叶桂的的有关于温病、时疫方面的医学理论与病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