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真没想到又能就这一话题水上一期,行吧,争取这一章能多唠点干的。

    有好事者问我,你上一回写了如何解救那些风尘女子,可也有一辈子都没被人搭救的人吧?这些人都是什么结局啊?

    你真的想知道么?

    真的么?

    你确定么?

    好吧,尽管三遍已经问过了,但我还是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除了极少数被人赎身或者自赎出馆的,剩下的风尘女孩的最终结局都是贫病交迫得惨死在荒凉破败的小巷寒窑当中,得以善终的几率极其渺茫。

    举个例子,1949年11月21日,在人民政府的积极行动下,整个首都范围内两百多家大小风月场所在一夜之间全部取缔关门,共有1268名饱受摧残压迫的妇女同胞被解救出火坑。

    然而经过医生诊断,这1268名妇女同胞中共有120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性病,染病几率高达95%!!

    为了挽救这些妇女同胞的生命,人民政府从本就极度紧张的财政开支里拨出一亿元专款,用于进口昂贵的盘尼西林。

    可怕么?

    首发网址m.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经过进一步的排查,1205名性病患者当中还有十几个是从来都不接客的清倌人!

    根据医生诊断,这些一直守身如玉的清倌人也会患性病的原因很可能是和患者长期共用生活设施而造成的交叉感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有传闻,同治皇帝当年就是因为游逛花街柳巷而感染恶疾,最后不治身亡。

    和掌握全国最话办事都小心在意,最后得一个善终还是可以指望的。

    怕就怕这些人身在福中却不知福,比如《琵琶行》当中的琵琶女。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黑灯瞎火的与有夫之妇私会于游船之上,得亏这件事发生在风气开通的唐朝,要是赶上礼教森严的明清,那琵琶女够沉塘浸竹笼的罪过了。

    凭啥一个陌生男人大半夜得隔着船舱喊你赴宴,你就抱着琵琶过船啊?这种事要是让你家官人知道了,人家该咋想?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琵琶女的老公先抛弃她……然而事情真的如此么?

    《琵琶行》所发生的地点是今天江西省九江市外的浔阳江,这是江西省第一大水系,瞬时流量能有多少不好说,反正光凭一个弱女子怀抱琵琶得划船操舵是肯定不可能的……难道她是浪里白条的前世?

    所以在琵琶女的坐船上,有撑船摇橹的艄公舵手,提着灯笼照亮,还有拿着披风帮着遮挡夜风的丫鬟婆子,没准还有暖手的熏炉与食盒酒壶……

    这可是私人游艇级别的待遇,那琵琶女的老公要是真不要她了,还能给她这种待遇?

    以今天眼光来看,琵琶女就是典型的‘作’。

    ‘老大嫁做商人妇’,人家老公是诚心实意得把她娶回来的,既然是嫁,那就一定有媒妁和婚书,也就是给她脱籍了。

    人家是挺想和琵琶女过一辈子,但琵琶女却咽不下这口做小伏低的气,于是一个人跑到浔阳江上夜弹琵琶,心中未尝不是埋怨‘既然大张旗鼓得娶我,却为何又将我置于别人之下受人家的窝囊气’。

    别急,还有猛料要爆!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诗中这个‘浮梁’,就是今天江西省东北部的浮梁县,以盛产茶叶著称。

    从浮梁县到九江市,地图直线距离145公里,实际通航里程只多不少,考虑到唐代的交通水平,这是不折不扣的远门,来回跑上大半个月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这能叫‘重利轻别离’么?

    人家不来回奔波得贩茶挣钱,拿什么养活你啊?你晚上乘坐私人游艇沿着浔阳江到处逛的时候,可曾想过要给老公省钱么?

    人人都想,‘自己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可这现实么?

    再说了,就算老公出远门了,你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去来江口守空船’么?

    老公走时没赶上送行,这可能是因为人家家里的大老婆带着家里人来码头送行,不让琵琶女往跟前凑了,这点还可以理解,但为啥他回来你也没接着呢?

    这船上拉回来的是一包一包的茶叶,作为押船的商人,琵琶女的老公得亲眼盯着脚夫将茶叶包从船上小心翼翼得搬到车上,再运回自家仓库里存放。

    只要有江水溅到茶叶包上,那这包茶叶就不能入库存放,而是得摊开在日头底下彻底晒干。

    潮湿的茶叶一入库,肯定就发霉了,那还能卖么?

    装卸茶叶的过程,他老公肯定要全程紧盯,这可是最最关键的环节,决不能假手他人。

    这一船茶叶光卸就是大半天,琵琶女就是每天派一个丫鬟到码头上转一圈都不会错过她老公。

    这要是还能守空船,那多半就是根本没把老公放在心上,天天不知上哪条河上浪去了,等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