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条传闻就是——老师会打人。
村子里的学,老师可能会惩罚一些很是调皮的学生。
而千百年来,华国形成的尊师重道思想,在那些朴实的村民之中广为流传。
他们更是相信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所以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见到老师的最后一句叮嘱往往都是:
“我家孩子很调皮,老师,不行的话,你就给我揍!”
这样的一句授权,多是当着孩子面儿的,其实上,这种话警告的成份多余让老师实操的心思。
这就跟大国博弈,试射导弹是一个道理,就是吓唬吓唬,震慑一下。
当然了,这些通情达理的家长们也是在借此完成一个授权,用这种方式在表达:
“孩子交到您的手里了,只要别给打坏了,适当的惩罚,我们做家长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了,潘潘作为一个城市娃儿,自然是没有听到过上个学还要挨打这件事儿。
实际上,文明社会自诩的教育下,体罚之类的事情,在城市里确实少见了。
毕竟家家户户都是独子,就拿蕊蕊来把,没有两个弟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六个人宠。
姜易深信,如果女儿被体罚了,不管在不在理,他都会不舒服的,而换到四位老人身上,他们则会更加跋扈,甚至都有可能找到学校,表现出一股子拆学校的状态。
正因为如此,之前被奉在书案上的三尺戒尺不能用了,老师的权柄被削弱了,老师的教育大多开始变成苦口婆心,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却跋扈了起来。
在这种环境下,听话的孩子变得愈加优秀,不听话的孩子则会被失望的老师暂时放在一边。
所以,看起来是家长在维护孩子的基本权益,但是这种维护,却让孩子丧失了一次崛起的机会。
毕竟,进入学校,就是学规矩,认识世界的开始,而坏家长们却把影响力带进了学校,继续歪歪的指导着孩子的成长,甚至左右着老师的决定。
这样的现象,越是发达的城市,就越是明显,好学校的老师凭借实力征服学生们。
但是能有多少这样的老师呢?
戒尺在手的谆谆教导总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家长们却把这跟戒尺撅折了。
好在广大的非发达地区也有不少的学校、老师他们高举这戒尺,慎重的决定以轻罚代替反复教,把那些屡教不改的坏习惯从自己的学生身上剔除出去。
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地区保留着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潘潘从城里回到村里之后,就接收到了不同的信息。
这样以来,正太自然是担心了起来。
他是个听话的孩子,对待惩罚这件事儿,更是认真,因为妈妈每次惩罚他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的掉眼泪,那让他很是内疚!
现在,正太把自己听到的关于学的事情告诉了给了两个丫头,这两个丫头亮晶晶的大眼里也是齐齐有了忧郁。
她们自然不是为了自己一年后即将面临同样的事情忧郁,毕竟还是孩子,不会考虑那么长远的事情。
她们的忧郁,实际上是对潘拍一种同情。
她们觉得这个哥哥很可怜,一开学就要去挨揍了,所以,在她们的心里,反而对自己的幼儿园更加的珍惜了。
等到晚上家里都收拾好了,几个家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时候,丫头扯着姜易叹了口气:
“哎,爸爸,潘潘哥哥实在是太可怜了,他竟然要去挨揍了!”
这句话让姜易突然有些惊愕,他不知道丫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调,但是丫头蹙起的眉头让他觉得这件事儿十分有必要刨根问底一番。
于是就在睡前开始向丫头征询详情:
“宝贝,你之前,潘潘哥哥太可怜,竟然要去挨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下午的时候你们欺负弟弟妹妹了,你白叔叔要揍他?”
丫头像一只猫一样缩在被子里,只露出了一个脑袋,听完爸爸的问话,马上就伸出了手摆动着否定道:
“不是的不是的,是潘潘哥哥要去上学了,他告诉我们学的老师是要打饶!”
丫头再次开口,姜易也是明白了问题所在,当即笑道:
“不会的,老师是不会打好孩子的,只要你们乖乖的,老师就不会打你们的。
而且爸爸知道,现在很多的老师已经不会打人了。
因为你们呀,都是很懂事的孩子呢,只要把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告诉你们,你们都会牢牢记住的,对吗?”
姜易一听丫头的法,当时就乐了,他很清楚正太这是受到了村里面淘气孩子的误导。
就算老师会打人,那也不可能是一个暴君一般的模样,一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揍上一顿,那样的人也当不了老师。
当然了,姜易也没有通盘否定老师可能会对不乖的学生实施惩罚这种事情。
他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向丫头灌输了一下乖孩子永远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