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等等,种类不算少。

    但是,地域性很强。

    像是玛雅所在的位置,只能种玉米,却种不了土豆。

    之前说过,土豆唯一在发芽期对温度有一些要求。温度过高,就会进入休眠,埋在地里也不长,最后就烂掉了。

    所以,中美洲的土豆都生长在靠近南美的山地地区的高海拔区域,也就是库斯科、奇布查的领地。

    玛雅所在的中美洲陆桥,海拔低,雨林覆盖,夏季气温高达三四十度,并不适宜土豆的生芽。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面对中美洲干旱,其他的几个文明都活的好好的,唯独玛雅文明挺不过去,走向衰落的一大原因。

    他们只能种玉米,而阿兹台克的北部、奇布查的南部和库斯科都有替代的作物。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玛雅的地理位置不适合种土豆,大宋怎么就能种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宋有王祯老爷子啊!

    老爷子在钓鱼城弄出来的那套,先切块培育、人工发芽的技术,可以完美的避开土豆休眠期。

    先在阴凉的室内培育发芽,然后下地种植,这才是关键所在。

    所以说,十三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

    忽必烈要是没有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就没有回回炮。没有回回炮,他可能等到死也打不下来襄阳和樊城,那大宋的命运还真说不好。

    而玛雅要是有个王祯这样的人物,不用多了,只需要一个,就能从衰落中走出来,后世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学者考古工作者对着玛雅文明的废墟感叹。

    现在好了,王祯在赵维手里,那么只需要王祯一个人,就可以掐住玛雅的脖子。

    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育种之术,就像阴阳两端,一面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一面则是完全不同的历史命运。

    多林刺也好,兰琴也罢,包括蒂卡尔大祭司和慕名而来的那些城邦国王,他们绝不会想到,左右他们所有人命运的,不是宁王,而是混迹在宋人队伍之中的一个黑痩的汉人老头儿。

    至于科巴城的夺那,他也想不到,决定科巴城命运的几个人,正在遥远的新崖山,连名字他都不知道。

    ......

    八天之后。

    新崖山,西府,枢密院。

    枢密院,是华夏各朝之中,唯大宋独有的一个机构,也是宋朝职权分治的最大体现。

    表面上看,枢密院与兵部的职能是重合的,其实则不然。

    两个衙门各有其司,兵部掌兵权、军备后勤,而枢密院则执掌将权和战略谋动。

    宋朝被后世嗤笑“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来源就是兵部与枢密院的并行其事。

    当然,此弊病最盛是在北宋。

    靖康之后,宋廷也不是没有反省,养了百万禁军,却无一战之卒。

    痛定思痛,自高宗朝开始,已经弱化了禁军制度,转而重视地方部队,枢密院与兵部的分治也弱化许多。

    加上崖山之后,新宋励精图治,如今的枢密院已经不再注重将权之责,而是把重心向战略制定的方向转移。

    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弱化了枢密院的地位,当年的西府依旧可以与东府并立。

    而且,一众文人相公的加入,还有备战备归的大战略,反而使得枢密院所行之战略更为重要。

    此时,张世杰、江钲,包括苏刘义、张简之等一众相公汇聚一堂,差点没打起来。

    “苏相之策还要再斟酌一二,库斯科虽不足一惧,可是也要考虑我军战损,怎可莽撞行事?”

    张世杰摆着手,把苏刘义陆秀夫去就得了呗,你跟着凑什么热闹?不知道家里这几位,除了你,没人压得住吗?”

    这才走了不到一个月,天天吵,天天闹。

    开始的时候,张简之还参与其中,也说说自己的观点。

    后来,张师父也看出来了,这就不是观点的事儿。他干脆也不说了,开始当和事老,从中调停。

    现在,劝架他都懒得劝了。

    也劝不好,吵去吧!一会儿吵到口干舌燥,自然就消停了。

    揉着眉心,正在苦恼,盼着赵维那个倒霉孩子赶紧回来,却见一个锦衣卫的带刀侍卫风尘仆仆地冲进议事堂。

    张简之目光一凝,“你怎么回来了?”

    这侍卫张相公认得,是赵维从四川带过来的。而他现在,应该是在基里瓜,陪在宁王身边。

    那侍卫也不多言,把一封赵维的亲笔信交到张简之手中。

    “宁王急报,请相公过目。”

    张简之一听,更为凝重,心说,这是在基里瓜出事了?不然,好端端的,发什么急报?

    瞪了眼那边就要上手的几个人,“别吵了,殿下那边有急报来!”

    可惜。

    苏刘义,“江二郎,你这老货越来越像个武夫了!”

    张世杰,“苏任忠,你把话说清楚,武夫怎么着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