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吧,真不是赵维他们侮辱人,他们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别的不说,就这地理位置,要是换成一波宋人住在这儿,能撑死。就算是一城的残废,都不至于饿着。

    放眼望去,就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的河谷平原,说能开出来百万亩耕地,也不为过。

    而在靠山的一侧,就有一座大湖依畏山边,俯视平原。在平原的最远处,还有一条大河绕山而来,横贯整个平原地带。

    而基里瓜城就坐落在大湖与长河中间的位置。就这,你还告诉我缺水?干旱?

    闹呢啊?

    对此,三大国王也是尴尬,这是事实。

    可是,他们没有办法啊!

    学着宋人的样子,尴尬一笑,“让殿下见笑了,基里瓜城确实不缺水。可是,把这些湖水、河水运到农田之中,实在太难了。基里瓜只有三十多万人,运不过来的。”

    赵维无语了,很难吗?

    “你们怎么运啊?”

    兰琴道:“当然是发动全城的人去打水,来浇灌土地。可是,即便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打水,也只能浇灌一小块土地,还是不足以供应全城人的食物。”

    要说,玛雅人也不是憨子,他们也知道干旱需要给庄稼浇水。

    但是,他们不会修水渠,不会引水灌溉,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把水一点点用人力运到田地之中。

    一旁的陆相公却是皱眉,按说,不应该啊?

    陆君实所说的这个“不应该”,不是说玛雅人不会修水利工程不应该。

    这个奇葩民族他已经见识过了,是真的无语。除了天文、数学,真的是什么都不擅长。

    这也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有一些关系,扶桑这地方太好了,随便弄一弄就饿不死人。

    中原要是也有这么丰富的物产,可能汉人也得像他们一样,把心思不往生存问题上放。

    陆相公所说的“不应该”,是即使基里瓜人不懂水利,只靠手提肩挑的灌溉,也不至于饿着吧?

    三十万人啊!就算一个人只管一亩地,那也是三十万亩,还养活不了一城的人了?

    这个问题倒是不用玛雅人回答,赵维就替他们答了。

    “陆相别拿咱们宋人的标准衡量玛雅人。”

    陆秀夫皱眉,“什么意思?”

    赵维贱兮兮的一笑,“他们的亩产很少。”

    陆秀夫更不解,“他们不是种玉米吗?亩产能少到哪去?”

    赵维:“少到你想都想不到。一亩地...也就十几斤吧,几十斤就算大丰收了。”

    陆秀夫:“......”那是得饿死,没错了。

    怎么说呢?玛雅人种地和汉人种地是两个概念。

    之前说过,玛雅人一茬庄稼短则三年,多则六年。

    烧荒、等下雨、等草木发芽...再烧荒,再等下雨,然后播种。

    而且,这个播种和汉人的播种也不一样,他们是把种子往地里一撒就不管了。

    至于长出来的是粮食还是杂草,跟我没关系,能产多少粮食看老天爷。

    你想想,那亩产能高到哪去?到秋收季节,田里收的草籽都可能比玉米多。

    所以,如果是三十万宋人种玉米,可能有个十几万亩地就够生活了。

    但是换做玛雅人,几百万亩地也不见得能吃饱。

    别忘了,人家不但是亩产低,周期还长呢!

    三年指望一茬庄稼养活,那得多少地,你都算不过来。

    知晓这些之后,陆秀夫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看着三位国王道:“生于扶桑,乃玛雅之幸也!然,玛雅之大不幸,亦起生于扶桑尔。”

    众人皱眉,都没听懂这位大宋相公拽的这句是什么意思。

    倒是赵维乐于解惑,“陆相的意思是,如此丰饶富美之地,是玛雅的幸运,也是玛雅的不幸。”

    “幸运的是,你们占了这么好的地方,要什么有什么,以至于无需为生存而劳心。”

    “而不幸的也正在于些!过于安逸的生活,让你们也很难在风浪之中走的更远。”

    三位国王点了点头,似乎是听懂了一些。

    确实,从前的玛雅人不用为吃饭发愁,随便种点东西就行了。产量低是低了点,但是我们地多啊!

    可是,一遇到天灾,就完蛋了。

    当他们到了大宋,到了新崖山,看到宋人是怎么种地的,他们才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

    多林刺皱眉道:“也许...陆相公说的对吧?其实,自从大宋到来之后,我们已经发现,要学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可惜已经晚了。”

    赵维没接话,也不知道说什么。

    “说吧,我想在城中,应该有不少人在等着咱们呢吧?”

    多林刺一怔,“殿下连这个也知道了?大宋真的是无所不能。”

    只见赵维摊手,“这有什么可不知道的呢?遭遇危机的可不仅仅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