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质”,于“拙中寓巧”,有别于浙派的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平淡、质朴、宏阔。

    他绘画的艺术风格还呈现出早、中、晚期的变化。

    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四十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六十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

    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之创造,更参以“二米”之,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练,出入于宋元名家,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创作态度极为慎重。

    凡宋元名手他皆能变化出入,于董源、巨然、李成尤有心印并稍以己意出之,弱冠即负盛名,四十岁前辄绘盈尺小景,画法谨细,人称“细沈”;四十岁后始为大幅,笔墨粗润豪放、厚浑苍雄,虽粗枝大叶,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之风格。

    他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并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使文人画的理念更为清晰和强化。

    他的书法学黄庭坚,书风“遒劲奇崛”,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相融汇,又将书法的运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他同时还是一个诗人,至老年“踔厉顿挫,浓郁苍老”。他把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

    总的来说,区别沈周作品真伪的要点有三条:

    第一,笔法是否苍中带秀,刚中带柔;墨色是否浓而不浊,工能中具文雅之态

    第二,早、中期画大都柔润细紧,但肉不没骨,仍略见方峻、尖利;晚期以粗简画风为多,笔墨老劲清苍,露骨而不致瘦薄。伪本则用笔刚狠粗霸,墨色浓且混浊,给人厌恶感。

    第三,沈周书法,早年学沈度、沈粲,近馆阁体书风,端整秀丽;四五十岁尚带圆润;50多岁转学黄山谷,结体瘦长欹侧,用笔遒劲,而仿本有“伸手挂足”之弊。

    而这一副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表现出山川宏阔之“势”,出处透露出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完全符合沈周晚期的作画风格,也是其它人所无法临摹的地方,故仿品为临摹其中早期,而未见其晚期。

    “真迹就好,真迹就好。”

    王会长看到陈松如此有信心,加上自己也找不出画作的破绽,认为此画必是真迹无疑。

    他来回看了几次画后,从口袋掏出一把布质卷尺,对着画量了起来。

    “画心的长是123.5cm......宽36.6cm,画心面积也就是......”

    王会长将卷尺收起来,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算了起来。

    陈松道:“这是标准的四尺对开长条,面积是四平尺。”

    “牛批!”

    王会长和小邱看到计算器上显示4.06809,惊讶地对陈松挑起大拇指。

    画心指的是原字画作品的净尺寸,不包含装裱的四周包边,最精准的画心是“软片”时候,也就是一幅画在纸上绘画完成后没有装裱时的状态,即刚刚绘画完成没有经过任何附加的保护,写在宣纸上的字画。

    当然,画心这个词指的是托表,不是不是装裱好的,软片指的是没有经过托表的。

    字画的面积是按照画心来计算尺寸的,以米为计算单位,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

    王会长又将这副字画仔细检查一番。

    看到画作保存完好,只是局部因潮湿而生出一点霉斑以及不多的污迹外,并未出现虫蛀和过于潮湿产生的墨染等现象,两头为榉木所制的天杆地轴也只是有所松动。

    他乐呵呵的将画小心地卷了起来,拿在手上,摇头换脑,走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向门外走去,那得意的模样全然忘记这画作并不是他自己的。

    小邱有心想提醒,最终叹了口气,也快步跟上。

    “我去,床下有地坪,带门栏杆,有床中床、罩中罩,这是拔步床啊!”

    陈松还未走出门口,就听到对面传来王会长的大呼小叫。

    拔步床,又叫八步床、踏板床,因为地下铺板,床在地板之上而得名,是华夏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床,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大型床,这种床形体很大,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虽在室内使用,但床的整体布局所造成的环境空间犹如房中又套了一座独立的小房屋。

    在中被分别列为“大床”和“凉床”两类,其实是拔步床的繁简两种形式,它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