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崇祯八年正月初六,起义军会师荥阳。此时的起义军大的头领共有十三家,他们分别是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他们手下小的头领共七十二个,分别统领七十二营。所有人马加起来,已经快三十万了。高迎祥在荥阳召开荥阳大会。会议的议题就是如何在新的一年有新的发展。李自成向高迎祥谏言:“我们总这样东奔西跑,不是个办法。”

    高迎祥有些迟疑地说道:“我们与官军交兵多年,败多胜少。如果不跑,一旦被官军包围,恐怕还是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李自成摇头说道:“算上您,我们现在有十三家大头领,七十二家小头领,手下军兵近三十万人。官军五省兵力加一起也不过七、八万人。宣府、大同、直隶、蓟州,官军应付后金都应付不过来,能够真正与我军对垒的兵马不会超过三四万。我们几十万人如果分兵占领重要关隘,并派一支劲旅来回接应,还打不过这些官兵吗?”

    高迎祥觉得李自成所说的分兵出击,联合抵御的方针很有道理。众家头领商议再三,高迎祥决定分兵四路。西、南、北三面防御,主力向东突围。南路由贺一龙(革里眼)、贺锦(左金王)率领,南下杀明湖广、四川军;西路由马进忠(混十万)、横天王、李万庆(射塌天)、许可变(改世王)统领,西御陕西兵;北路由罗汝才(曹操)、惠登相(过天星)率领,扼黄河,迂同荥阳、汜水一带,迎敌开封、归德、洛阳来犯之明军;东路由高迎祥、张献忠部组成,东征安徽,攻打明之薄弱点;另以马守应(老回回)、九条龙为一军,四处流动往来策应。十三家中仅顺天王一军任务不明。

    荥阳大会为明末义军在军事上有目的、有计划联合作战之始,亦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之创举。荥阳大会之后,李自成声望日高。

    高迎祥东进,先锋官是张献忠,而李自成还是作为高迎祥的贴身护军统领。张献忠一路东进,势如破竹。他先是攻破霍丘、颖州,随后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攻打凤阳(明之中都)。

    凤阳知府名叫颜容暄,听说数万起义军杀向凤阳,吓得都要尿裤了。按颜容暄的意思,马上就要跑,却被守卫凤阳的总兵朱国相给拦住了。

    “知府大人,贼兵虽然势众,但他们远道而来,乃是疲惫之师。有末将在此,管保大人与凤阳固若金汤。”

    颜容暄用一种极不信任的眼光看着朱国相:“就凭将军你手下的三千人马吗?”

    朱国相一笑:“我军虽少,但以逸待劳,凭借凤阳城高的优势,一定能挡住贼兵。再说,凤阳乃是皇陵所在,周边的官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颜容暄见朱国相这么有信心,自己的心也平静了许多。

    朱国相手下有十几个营官,分别是袁瑞徵、吕承蔭、郭希圣、张鹏翼、周时望、李郁、岳光祚,千户陈弘祖、陈其忠、金龙化等人,将佐虽多,但士兵实在太少了。

    按袁瑞徵、吕承蔭等人的意思,趁贼兵未至,赶紧走乃为上策。但朱国相坚决不同意:“为大将者,保国安民,视死如归,焉能临阵脱逃,只为活命。”

    袁瑞徵等人见朱国相坚持不走,只得与朱国相一同守卫凤阳。

    张献忠的大军开到凤阳城下,望着城下无边无际的起义军,颜容暄好悬没有趴地上。就连当初还有一丝信心的朱国相也感到大势已去。

    张献忠命人在城下喊话,逼迫颜容暄立刻开城投降。颜容暄早已吓得说不出话。

    朱国相则冲着城下的张献忠破口大骂:“贼子!想让我等投降,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下子把张献忠给惹毛了:“朱国相,你算什么东西,竟然不把本王放在眼里。来人,给我攻城!”

    一声令下,义军架起云梯开始攻城,数万义军就像一片乌云,瞬间攻占城头。袁瑞徵、吕承蔭见势头不妙,立刻保着颜容暄、朱国相退守内城。

    可是官军太少,心早就散了。内城眼看也是破城在即。朱国相望着北京的方向,泪流不止,他大叫一声:“陛下!臣无能,丢了凤阳,唯有一死谢罪!”说罢,拔剑自刎。

    其余将领见朱国相自杀,纷纷向外冲杀,可惜凤阳已经被义军围了一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他们无论如何冲都无法冲出去。最后,所有明军将领都被义军的弓箭射成了刺猬。

    张献忠攻入凤阳府,立刻大开杀戒,四处放火。他们先是斩了知府颜容暄,又一把火烧了龙兴寺(也就是黄觉寺,当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在黄觉寺当过和尚)。张献忠觉得这还不足以彰显自己的威风,一声令下,义军尽刨明朝帝王的祖坟。看守皇陵的太监头子杨泽一见风头不对,化妆改扮,混在一群叫花子里面跑了。

    义军说白了和土匪还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人类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的意识。他们能想到的就是发泄,杀光凤阳所有富户,将他们的财物抢劫一空,并将里面漂亮的女子分发给手下作奴作婢

    折腾得差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