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迎祥不敢在卢氏山久待,继续南下。起义军相继攻下淅川、内乡、光化,随后占领南阳。

    起义军的战果很辉煌,但他们只是到处劫掠,不敢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起义军跑得越快,河南巡抚元默手下的军兵跟得越急。

    到了南阳,高迎祥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高迎祥手下有一个人名叫罗汝才,号称曹操。他足智多谋,也是三十六营的一名首领。罗汝才向高迎祥建议:“起义军人数太多,合在一起行动,目标太大。不如分兵两路。一路西向入川,一路南下湖广。”

    高迎祥与其他头领平日里对于罗汝才的智谋还是非常钦佩的,故此同意了罗汝才的主张。高迎祥带兵入川,老回回等人带兵南下。

    崇祯七年正月初五,罗汝才率先攻陷郧阳,随后渡汉水,攻襄阳,连克平利、白河等地。十四日,起义军破房县、陷保康,从凤县入四川。

    郧阳告急、襄阳告急、湖北告急、四川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入京城。崇祯脑袋都要炸了。这外有后金把辽东与直隶、宣府等地搅了一个乌烟瘴气,内有高迎祥等三十六营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弄得马仰人翻,还让不让人消停了。

    崇祯皇帝下旨,命四川巡抚、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山西巡抚四家巡抚联合剿杀起义军,务必要在今年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各家巡抚提头来见。

    兵部尚书张凤翼谏言:“这么多的巡抚联合剿杀叛贼固然是好,但他们职位相当,无法有效合作。臣请设置一名大员,统辖四省军务。”

    崇祯想了想,觉得张凤翼说得在理,便向其他人询问:“众位卿家,何人堪当此任?”

    很多大臣都推荐洪承畴,因为洪承畴在陕西、甘肃、宁夏三边剿匪的政绩斐然。

    崇祯见张凤翼默然不语,便问道:“依卿家之意如何?”

    张凤翼急忙回答:“洪承畴虽然堪当此任,但他已是三边总督,再都统河南、山西、四川、湖北四省军务,恐怕会权倾朝野,尾大难掉。”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他觉得张凤翼说得在理:“那依卿之意,何人能都统三省兵力,共同剿贼?”

    张凤翼答道:“延绥巡抚陈奇瑜堪当此任。”

    崇祯皇帝想了想,立刻下旨,荣升陈奇瑜为四省军政总督,协同剿贼。另外崇祯加封直隶按察使卢象升为郧阳巡抚,配合陈奇瑜剿贼。

    这里我要简单交待一下陈奇瑜。(前文里曾经提过。)

    陈奇瑜,字玉铉,保徳州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洛阳知县。天启二年(1622)升任礼科给事中。天启六年(1626)春,奇瑜由户科左给事中出任陕西副使,又升为右参政,守南阳。

    崇祯元年(162,升为分守道,不久先后担任陕西左、右布政使。五年,升为右佥都御史,接替张福臻巡抚延绥。

    陈奇瑜本来一直身居洪承畴之下,此事与洪承畴平起平坐,也是有原因的。

    陈奇瑜并非寻常的书呆子,他熟读兵书,善晓战策,对于打仗很有一套军事思想。他对待手下的将佐也非常好,

    陈奇瑜最擅长的就是在起义军攻城夺寨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义军的后面,然后将其剿灭。陈奇瑜不喜欢在义军的后面一直追赶,他觉得这样太被动。他会联合各个地方的知府、知县紧守城池,自己则驱赶义军进入自己的包围圈,就像狼群赶羊一样。

    陈奇瑜的做法非常有效,他先是派副将卢文善杀了截山虎、柳盗跖、金翅鹏,后派游击将军常怀德斩了薛仁贵。

    陈奇瑜手下的参政戴君恩斩了一条龙、金刚钻、翻山鹞、黑煞神、人中虎、五阎王、马上飞,都司贺思贤斩了王登槐,巡检罗圣楚斩了马红狼、满天飞,参政张伯鲸斩了满鹅,活捉了黄参耀、隔沟飞,守备阎士衡斩了张聪、樊登科、樊计荣、一块铁、青背狼、穿山甲、老将军、二将军、满天星、上山虎,把总白士祥斩了扫地虎,守备郭金城斩了扒地虎、括天飞,守备郭太斩了跳山虎、新来将、就地滚、小黄莺、房日兔,游击罗世勋斩了贾总管、逼上天、小红旗,其他将领斩了草上飞、一只虎、一翅飞、云里手、四天王、薛红旗、独尾狼。

    故此,他接替原先的延绥巡抚张福臻之后,连打胜仗,立功无数,延绥一带几乎再也瞅不见义军的影子。就连三边总督洪承畴都有些嫉妒。

    陈奇瑜赶往河南,总督剿贼使命。他首先给四川巡抚刘汉儒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务必要在川中堵住起义军。

    刘汉儒接到陈奇瑜书信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带兵攻下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并包围了太平县(今四川达州)。

    刘汉儒于崇祯五年春,出任四川巡抚。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生平。张献忠的到来对他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他治下可以,打仗却一窍不通。夔州失陷,刘汉儒立刻手足无措。

    刘汉儒手下的参政给刘汉儒出了一个主意:“如今贼兵入川,我等何不找石柱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