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说那位八大王张献忠被洪承畴大败之后,心有不甘。他整顿人马,准备去怀宁搂一把。

    可惜很不幸,张献忠刚到怀宁,就见怀宁的城头之上插着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洪”字。再看城头之上,洪承畴正手捻胡须,微笑看着张献忠:“张献忠,洪某在此等你多时了。”

    张献忠二话没说,拨马就走。

    起义军跟着张献忠仓皇败逃。张献忠没有跑多远,突闻路边一声炮响。抬头观瞧,只见路当中一哨人马,为首之人正是延绥总兵杜文焕。

    杜文焕手擎大刀,高声喝喊:“张献忠,你跑不了了。”

    张献忠一咬牙:“杜文焕,休得猖狂,八大王与你拼了。”说罢,拍马舞刀与杜文焕杀在一处。

    张献忠的武艺还真不含糊,若论单打独斗,杜文焕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可是主将再勇,手下的军兵过于瓤菜也是不行的。张献忠打着打着,发现自己身边的弟兄死的死,逃的逃,眼看就剩自己老哥一个了。

    张献忠可不是傻子,他一个刀花,将杜文焕逼退,拍马夺路而逃。

    杜文焕哪里舍得让嘴边的肥肉轻易溜走,他带着官军一路狂追。

    杜文焕追着追着,天色越来越黑。转过一个山环儿,张献忠踪迹不见。

    杜文焕一拍大腿,不无遗憾地说道:“真可惜,让他给跑了。”

    张献忠一口气跑出四十里,这才停下脚步。张献忠下了马,将大刀插在地上。他解了缰绳,让马在山岗上啃啃草。这寒冬之季,哪有什么青草。马饿得只打涕吩,而此时的他同样又冷又饿。

    张献忠环顾四周,自言自语说道:“我的兵都跑哪里去了?”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张献忠突然发现山下有动静。

    张献忠猛然惊觉,急忙抓起插在地上的大刀,严阵以待。他影影绰绰看到有些人上山,当这些人走进之后,张献忠一声大喝:“什么人!”

    只听对面有人轻声问道:“是大王吗?”紧接着,无数火把点起。

    张献忠这才看清,原来都是自己的弟兄。张献忠手下的军兵可是惨透了,一个个衣衫不整,灰头土脸。但他们见到张献忠一下子来了精神。

    “大王,您在这儿凉快呐。”

    张献忠一瞪眼:“什么话?”

    一个军兵问道:“大王,我们现在该去哪里歇脚?”

    张献忠想了想说道:“这洪承畴实在太厉害。有他在,这陕西真真待不下去。我们还是东渡黄河去山西吧。”

    “山西哪里?”

    张献忠辨别了一下方向:“大伙跟着我走就是了。”

    张献忠手下的军兵虽然被打散了,但灾民却是到处都是。张献忠振臂一呼,四乡八镇的灾民立刻报名加入。

    张献忠渡过黄河,来到河曲境内。张献忠一声令下,起义军立刻开抢。他们对那些乡绅富贾可是毫不客气,除了站着的房子、躺着的地,他们是有啥抢啥。

    河曲被张献忠这么一搅和,闹得鸡飞狗跳。消息传出,山西巡抚宋统殷立刻派总兵王国梁带兵前去平叛。

    这一次,张献忠听说王国梁带着官军来抓自己,气不打一处来。我打不过洪承畴,还打不过你小子吗。张献忠悄悄在山道埋伏起来,当王国梁带兵赶到,张献忠命手下的军兵先用石头砸,再用弓箭射,搞得王国梁手忙脚乱。

    要不是张献忠所带军队的弓箭杀伤力不强,王国梁的军队瞬间就会被消灭殆尽。王国梁见官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兵。

    张献忠眼见官军逃远了,这才长长出了胸中这口恶气。

    手下的亲兵纷纷夸赞张献忠:“大王神威凛凛,我等佩服啊!”

    张献忠哈哈大笑:“别拍了。我们走吧。”

    “大王这是要准备去哪里?”

    张献忠挠了挠头:“我军人数太少,孤掌难鸣。不如找棵大树靠靠。你们说,我们找谁合适?”

    亲兵说道:“陕西一带谁人不知王嘉胤的大名。我们不如就投靠他去吧。”

    张献忠点了点头:“那就投奔王嘉胤。”

    张献忠一路向北,正好遇到王嘉胤的大军。

    王嘉胤听说过张献忠的名号,他见张献忠身材瘦长,面色微黄,须长一尺六寸,僄劲果侠,一身的锐气,非常喜欢。

    王嘉胤拉着张献忠的双手,激动地说道:“张兄弟,你相貌清奇,好似一只黄面猛虎,我王嘉胤能得到你的相助,三生有幸。”

    张献忠表现得也是非常地客气:“能辅佐大王您,也是张某三生有幸。”

    从此后,在王嘉胤的营中没有了八大王的名号,却有了黄虎将军。

    崇祯三年十二月初三,夜色深沉,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在延绥镇的新安这座看似平静的军营中,暗流涌动。

    军营一角的帐篷内,十几个军兵围坐在炭火盆周围,议论纷纷。

    “头,这都多长时间没有发饷了,还让我们活不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