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地方都有由右至左横写的情况,在这方面修改是可以为大众接受的。

    那人颔首不言。

    李元瑷见你面容俊朗,英气逼人,多问了一句道:“汝是何人?”

    对方本跪坐席上,闻言直起身子拜道:“晚辈裴行俭,弘文馆学子,见过商王。”

    李元瑷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还真是名人名士满大街跑:大唐王朝最出名的儒将,是李靖、苏定方的学生,身兼文武两职,纵横西域,威震突厥,不但会用兵,而且还能识人,他提拔了很多人物都是唐王朝镇边名将,打的周边异族哇哇大叫,只可惜大多都给武则天砍了。

    如此人物,居然在弘文馆当学子?

    李元瑷对之点了点头,随即对众人说道:“孤打算为我朝术数开创变革,这变革难免会有些疏漏。希望诸位能够助我一臂之力,便如裴行俭一般,遇到疑问问题提出来,好将疏漏弥补。”

    李元瑷对着堂下众人作揖。

    一众人赶忙回礼,人皆喜意。

    能够完成这种变革,他们所有人都将与有荣焉,载入史册。

    如李元瑷想象的一般,他的提议传给李治,并没有多大问题。

    李治在他这边,大开方便之门。

    文武百官亦没有任何异议,大唐数字的发行便于大唐百姓,有利于生活。

    唯有改竖写为横写,有老学究提出了不同的意思。

    但没软用,李治现在跟长孙无忌越走越近。

    之前李治觉得已经有些过时了,唐王朝发展了二十年,中的很多政策都不适合这个时代。

    他打算在上进行小规模的修改。

    此举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李治直接钦点长孙无忌负责此事,双方的关系亦因此更进一步。

    只要长孙无忌不唱反调,李治这个监国太子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天下百姓对于大唐数字的推行都报以支持的态度。

    大唐数字实在太简单了,这幼儿都能学的东西,成年人很容易接受。

    尤其是商人,他们更喜欢这种简单的计数方式,也为大唐数字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有了大唐数字,加减乘除等符号推行起来就简单了。

    李淳风在课堂上苦笑道:“商王这是邀我们一同编书的,还是上课的?不如这样,殿下不妨先编撰一本简单的术数,待日后再来编撰天元术以及增乘开方法。这大唐数字配合加减乘除太便利了,只要数值得以推广。我大唐大半数文书、师爷、幕僚都得退休。”

    在古代文书、师爷、幕僚都很吃香,因为术数难懂。

    入门的术数,在没有一定的术数功底,都看着像天书一样。

    但大唐数字将这一切都给简化了,术数一学,不在难如登天。

    李元瑷笑道:“这个提议好,就先编撰一本算学入门,练练手。”

    至于李淳风提出的问题,那就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

    时代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一样是在进步的。

    如果小学生的加减乘除,都接受不了,淘汰了也是必然。

    怨不得任何人!

    李元瑷、李淳风、阎立本一行人,用了三个月时间,编撰出了一本,里面充斥着加减乘除的计算公式,将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皆写在其中。

    别看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其实最实用的就是小学三年级以内的数学。

    这些数字的加减乘除是在生活中用的到的,而是实用一辈子。

    那些有孩子的家长最能体会,三年级以内的数学可以吹着牛皮对孩子说不懂了问我。但是上了四年级,那就省省吧。

    过了这个坎,不是设计这行业工作的人氏,大多都忘的精光了。

    孩子要是拿着这些题目问你,不去翻书温故知新一下,真答不出来。有些时候,就算你温故知新了,也不一定会。

    故而,已经足够让这个时代的人受用一身了。

    毕竟是封建社会,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有高中以上的文凭。

    这本一颁布下去,立刻得到了商人百姓的追捧。

    里面的内容太简单了,亦很实用。

    原本大商忽悠小商,小商忽悠百姓。

    百位以上的加减法小商懵懂,百姓就跟听天书一样。

    粮食钱帛的交易,大多是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现在只要算一算,很清晰明了,谁也蒙不了谁。

    算学的实用性,一下子就在百姓、商人这一阶级广为流传。

    至于士林一方,他们的态度并不显著,有些暧昧,并没有如何推崇,一副听凭自由的模样。

    李元瑷不清楚的是,代表士林核心的世族大家已经小小的有些慌了。

    唐王朝对于门阀世家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庙堂上很少出现五姓宰相了,也没有多少五姓官员身居要职。但是门阀世家并不慌张,构成一个王朝机构运转的并不是庙堂上的几尊大神,而是帮着治理天下的一众中下级官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