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上一堂课学的是什么?”

    “!”

    堂下有人回答道。

    王孝通轻哼一声,道:“无用之物!”

    他说着望向堂下众人,说道:“算学,发展至今,以达巅峰。前人说研究之算题,大多过时,不应国情,无学之必要。今日吾传授你们,记住一句话,精于者,即可为当世术数大家。精于及刘徽注释之或可一看。余者,皆为哗众取宠,不值一论。”

    金胜曼在下面听得是目瞪口呆,这可牛皮坏了,简直就是说华夏术数,除刘徽外,其他精于算术的大家,皆是跳梁小丑。

    这真的狂的没谱。

    堂下的所有学生亦一脸愕然,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自吹的老师博士,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态。

    “好了,今日就与你们讲解第一问!”

    “假今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在斗十度七百分度之四百八十。以章岁为母,朔月行定分九千,朔日定小余一万,日法二万,章岁七百,亦名行分法。今不取加时日度。问:天正朔夜半之时月在何处?”

    王孝通自问自讲,“以章岁减朔月行定分,余以乘朔日定小余,满日法而一,为先行分。不尽者,半法已上收成一,已下者弃之。若先行分满日行分而一,为度分,以减朔日夜半日所在度分,若度分不足减,加往宿度;其分不足减者,退一度为行分而减之,余即朔日夜半月行所在度及分也。”

    这个时代没有黑板,但有沙板,就是用一四方箱子,里面装满了沙子,在沙子上书写。

    王孝通这第一问求的是半夜时月亮的赤道经度,是一道关于天文学的数学题目。

    王孝通讲解的即位详细,但学生们依旧听的似懂非懂。

    不过王孝通自身的术数才能,在此次的讲解中展露无遗。

    金胜曼几乎将王孝通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打算事后认真研究。

    “故答曰:在斗四度七百分度之五百三十。”

    王孝通道:“此题乃中的第一题,寻常人不看术解,穷其一生亦难得正确答案。你们听我细细解题,若能于一月之内,研究透彻,便可称为天资过人。”

    这一回满堂学子无一人觉得王孝通在吹牛。

    全书共二十问,包罗万象,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亦有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还有更为深奥的勾股问题。

    这第一题都如此困难,何况其他十九题。

    一时间,课堂里的所有学子看着王孝通的眼神,充满了敬重。

    王孝通亦道:“离下课还有一些时间,汝等日常所遇问题,若有不解,可趁此机会一并说出。吾可谓尔等解惑……”

    瞬间群起踊跃,各种术数问题向王孝通求教。

    王孝通亦一一解答。

    这时一人堂下最年长一人问道:“学生拜读,深感困惑,还望先生,给予解答!”

    王孝通皱眉道:“全错不通,何以解答?”

    那人一脸惊愕。

    王孝通不屑一顾的道:“一书,乃祖暅之、祖冲之父子涂鸦之作,经不起细品,经不起考察。吾与之并于算经十书,着实羞耻!”

    那人道:“可李淳风道长说深奥复杂,莫能究其深奥。”

    王孝通忍不住一笑:“一派胡言之说,当然研究不透。李淳风小儿之见矣……”

    他与李淳风乃当代两大术数宗师,但王孝通心底着实瞧不起水平一般的李淳风。

    李淳风也自知仅以术数水平而论,自己确实逊色王孝通许多。

    两人皆在太史局任职,彼此见面,李淳风大多尊敬对待。

    **********

    李元瑷将自己编著的认真检查了三遍,修修减减确定再无错漏之后,让人带着全文送往弘文馆。

    弘文馆是唐王朝的国家图书馆,一共藏书二十余万册,汇聚了天下大部分珍贵书籍。

    李世民对于文化极其重视,弘文馆聚集了各类英杰才俊以此来开拓文化。

    与李元瑷写的注解是用来教育天下学生的,即便是李元瑷亲自所写,亦没有特权,需要经过弘文馆学士的确认,得到一致同意之后,才能印刷成册,传达四方,以供世人学习。

    只要是供天下学生学习的书籍,想要流传于世,不管是谁,都需要走弘文馆这一条。

    李元瑷即便是亲王,亦不例外。

    不过李元瑷对自己的极有信心。

    祖暅之、祖冲之父子的深奥难懂,但是他自身古文水平不高,写不出深奥的字句,所有注解全是白话文,一字一句,简单明了,不说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会,至少能够理解其中大致意义。不用在学习术数之前,先要花时间研究字与句的意思,然后再来学习。

    只要有人认真研读,必定会惊为天人。

    然后名动长安,让李淳风俯首帖耳的上门求教!

    一切都那么完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