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清楚,他直接说话,按官场里的规矩,那就是被逼上了绝路。接下来就是短兵相接,要么失败屈服投降出局,要么胜利得势,不会有第三个结局了。
    但是,以他一个御史大夫,对抗赵和这个没有皇帝名头实权却绝不逊于皇帝的护国公,他心中实在没有把握。
    虽然他对抗的只是赵和的一个打算,而不是整个赵和的势力——也也没有这个能量与胆子与整个赵和的势力相对抗。
    因此他还是转过头,望向众人:“诸位,大秦兴于咸阳,定大统于咸阳若大秦为树,咸阳便是树根,若大秦为楼,咸阳便是地基。根基不可轻动,诸位请三思之!”
    对群臣说完之后,陈阳又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将之呈在手上,诚恳地对赵和道:“阳出此言,实是狂悖,但绝无轻慢护国公之心。阳自知有罪,愿辞官受罚,然则迁都之举,万万不可为之!”
    在陈阳之后,群臣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田珍也摘下了帽子,叹了口气:“请护国公三思!”
    他与陈阳昨日还公开翻脸,今日却不得不站在一条阵线上,对抗赵和的意图。而且这种对抗,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毕竟哪怕他们成功地让赵和改变决定,他们也要为此付出辞官的代价。
    但对于陈阳c田珍来说,迁都对他们利益的损害,甚至还大过罢官去职!
    不仅对他们如此,帐中的文官之中,渐渐陆续又有人摘下了帽子,一时之间,文官中有近三分之一都这样做了。
    整个帐篷中一片肃穆。
    唯有萧由与段实秀,缩在角落里眨巴着眼睛。
    身为赵和最亲信的心腹,他们对于赵和的计划若说完全不知晓,那就是自欺其人了。
    不过赵和深知此事触动的利益太大,哪怕萧由与段实秀在这个问题上也未必能够扛得住——全天下唯一能扛住这压力的,就只有赵和自己。
    正如他开科举时一样,能扛住无数人谩骂指责的,唯有赵和自己罢了。
    所以他并未与萧由c段实秀商量,但也没有隐瞒。萧c段二人知道他是好意,故此也装作不知道。
    此时看到帐中情形,两人对望了一眼,都是暗暗一叹。
    若不是在这函谷关外发作,而是在咸阳提起此事,只怕摘下帽子的就不是三分之一,而是一大半了。
    赵和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晃过,然后脸色一沉:“诸位在想什么?”
    “在劝谏陛下!”陈阳道
    他直接用了“陛下”这个称呼,某种程度上也是希望以此来缓和目前的局面。
    但赵和对于这个称呼并无多少敬意,他已经掀了好几位陛下下台,故此对于这个只是等闲视之罢了。
    “劝谏什么?”
    “勿要迁都!”
    “谁说我要迁都了,我只是南征!”赵和冷笑了一声:“汝等须知,此时不是朝会之上,而是行军途中!汝等如此结党逼迫于我,莫非是视军法不存?”
    朝堂之上,自然有朝堂的规矩,言而无罪,有则改之。但是,行军途中,则有军法约束,军法讲究令行禁止,讲究唯命是从,岂容得有人在此逼宫?
    “这”陈阳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官场上的手段中,顾左右而言他,或者说,睁着眼睛说瞎话,塈成事实之后再作道理,也是行事的一种潜规则。他们向来是用这种潜规则应对上级或者百姓的质询,却不曾想,赵和也能将这种手段用得如此自然。
    果然不愧是护国公,不愧是以三十岁不到的年纪就已经掌握了大秦帝国最高权柄的人物。
    萧由缩在角落中看到这一幕,险些笑了起来。
    连段实秀都有些愁眉不展的时候,也唯有他这个无心官场却又不得不投身官场之人还有这等闲心了。
    “我等不敢”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众人都对这个声音感激万分,在这个尴尬无比的时候,敢出声的人就是英雄,因此他们不由自主向此人望去。
    却又是向歆。
    脸上还带着一丝刚收敛起来笑容的向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