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论就不是现在这样,世界都会跟着一片哗然,因为每个人都会清楚,科学技术会迎来质的突破,人们的生活会因此发生重大的变化。
    另外,国际也会发生大震动,反重力技术也许会被核技术,带来的影响更大。
    赵奕在乎的确实是反重力,但他在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原理,理论研究才是一切的根源。
    在光子反重力出现以后,有关空间c粒子的理论研究,肯定会取得爆发式的突破。
    高层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对于空间的理论研究,给予了绝对的支持态度,不止是实验c经费给予完全支持,还包括参与研究的人员,也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筛选,理论技术进行最高层次的保密。
    现在赵奕的理论研发组有四个人了,包括阮文烨c黄忠,以及高能所的鄢志平教授。
    鄢志平是新参与进来的。
    阮文烨c黄忠c鄢志平,都是国内粒子数学研究的顶级学者,不能说是最最顶尖的,但比起其他科学院数学c物理院士,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级都不大。
    虽然不是做研发的黄金年龄,但不到五十岁也只是巅峰回落,而经验足以弥补灵感的差距。
    赵奕确实需要经验丰富c精力充足的帮手,而不是有灵感的年轻学者,因为他不需要什么灵感,研究的思路c方向都是他来引导的,工作也都是有他来安排的。
    研究还在继续着。
    这天鄢志平汇报研究进展时,说了个有意思的想法,高能所有个技术人员,讨论反重力的时候,说起把反重力装置放在海下。
    当海下有反重力装置,上边儿的海水重力就会减轻,周围的海水则会对中间进行压迫,就像是陆地上会形成向上的气流,海水也会向上喷射。
    那么就在上面建一个,利用海水喷射力的发电站,喷射出的海水碰到电机后,就会被打散下落,似乎就形成了一个永恒的发电机。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的时候,高能所好几个人参与讨论。
    鄢志平也跟着论证了一下,最后结果是根本不可能,但他还是把事情说给了赵奕。
    赵奕轻笑着摇头。
    当然不可能。
    海水喷射力形成的发动机,根本不可能把反重力装置带动起来,海水到空中被打散,也肯定会有一部分留下来,在推动力下继续上升,最终肯定会形成一个海水组成的柱子。
    另外,技术上也不可能,只要是在反重力装置上方,肯定会受到反重力的影响,发电机组也不可能被喷射力推动,只是依靠反重力的效果,产生电力也不可能供应反重力装置。
    即便是反重力技术,也无法制造出永久发电的装置。
    赵奕听到了想法以后,和鄢志平进行了下相关物理上的讨论,结束以后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一一
    反重力效应,或者说,空间阻隔消耗的是什么?
    现有掌握的基础物理定律中,能量守恒是宇宙原则,但空间并不包含在四大力范畴内,空间阻隔是高能光子特定运动制造出来的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反重力实验过程中,可以轻易的发现,高能光子的能量,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热量,很大一部分都消失了。
    这个问题最开始没有就被注意到,因为没有相关的能量检测,后来报告的复杂数据,相关人员做出了详细的测算的,就发现实验过程,很大可能有一部分能量消失了。
    ‘很大可能’,是一种推算c猜测,不是确定的事情,因为反重力装置的外层,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也没有完全阻隔热量的装置,无法计算有多少热量,消散在了空气中。
    现在还没有其他人在意,赵奕却非常的肯定。
    在听了鄢志平说的想法后,他再次想到了这个问题,顿时感觉可以深入进行的挖掘。
    光子的能量凭空消失,已经不符合能量守恒了。
    那么能量去了哪里?
    “难道空间阻隔本身,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或者可以理解为,消耗能量来对抗空间挤压,才能出现空间阻隔效果”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空间本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
    赵奕仔细思考起来。
    空间,具体要怎么理解,还真是很难想象,可以理解为能量,也可以理解为‘海水’c‘空气’,存在本身就拥有‘压迫力’。
    赵奕闷着思考了很久都没有结果,干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组里的几个人,让他们一起想一想。
    空间的理解方式很重要,也许就能为下一步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
    空间的理论研究想出成果,还是需要时间和灵感的。
    赵奕只是随性做研究,能有进展就最好,没有进展也不着急,理论研究毕竟是长久的事情。
    这天他去了医学中心。
    在实验室里,他关心了一下再做的几个项目,恰好沈茜医生也在,他就跟着看了一下,沈茜针对癌细胞研究所做的实验。
    最近一阵子,沈茜一直在很努力的研究,她发现研究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并没有什么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