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1世纪卢浮宫所收藏的并非全部都是真品,比如伦勃朗的浪子回头,以及达维特的马拉之死,这副画的原作被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收藏。

    从画面上看,那就是一个凶案现场,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

    是谁杀了他呢?

    夏洛特·科尔黛在一个位于诺曼第的小村庄。来自一个地位无关紧要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是阿尔蒙的领主雅克·弗朗索瓦·德·科尔黛,母亲则是夏洛特·玛丽·杰奎琳·高缇耶·德·密尼瓦,夏洛特另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的父母有著堂表亲的关系。夏洛特是剧作家皮耶·高乃依的第五代孙。

    在夏洛特还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和姐姐便过世了。夏洛特的父亲无法走出失去她俩的伤痛,而将夏绿蒂和她的妹妹送到卡昂的圣三修道院。在修道院的图书馆里,夏洛特第一次接触到普鲁塔克、卢梭和伏尔泰的著作。1791年过后,夏洛特和她的堂表姊妹一起住在卡昂,她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亲密,同时夏洛特也是她唯一的遗产继承人。

    她的人生经历很平凡,一直到有一天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夏洛特科尔黛的父亲加入了保王党,而她也被迫站在了那个阵营里。

    玛丽安托瓦内特最糟糕的不是“赤字”,赤字可以补回来,而是她在关键时刻做的选择。

    她和路易十六出逃让本来支持他们的君主政体拥护者们也对他们失去了希望,保守党四分五裂,共和党利用这次危机获得了政权。宪法在修订、并交给路易十六无条件得接受前他们被软禁在杜伊勒里宫里。

    国王如果不被信赖了,那么君主政体也就没有希望了。

    即使国王逃跑成功,法国也会陷入与外国的战争或者内战,所以路易十六必须死。

    新建立的共和国党派有很多,最早当权的是吉伦特派,他们和旧政权一样对粮食投机置若罔闻。

    戈丹没有写恐怖统治,而是写了丹东的征兵,当时法国被周遭邻国威胁,需要大量士兵投入战斗。

    软弱的吉伦特派面对外部的威胁毫无办法,让法国如同一头肉牛般等着宰割。

    丹东想找雅各宾派合作,却无计可施,因为雅各宾派不信任他。

    最终涣散和毁灭的命运降临到了吉伦特派身上。

    夏洛特将马拉当成了驱逐吉伦特派的罪魁祸首,并且她害怕全面内战的发生。她相信马拉的存在威胁了共和国,他的死将会为全国的暴力画下句点。

    于是她找了个借口,进入了马拉的家中,将她杀死在浴缸里。

    路易十六是个好人,却是个坏国王,他逃跑会引起内战和外国军队介入。

    夏洛特也因为同样的担忧,杀死了马拉。

    达到目的后科尔黛并没有试图逃跑,而是平静地站在窗户边。戈丹在这里用了戏剧的手法,她被冲进来的人平静、有尊严地以双手被绑在身后的状态被押解走了。

    针对科尔黛的审讯提问,著重在她的行动是不是吉伦特派策画的更大阴谋的一部分。科尔黛坚决表示是她一个人独自构思和执行了计划,有人质疑她一个女人怎么可能一刀就插中马拉的心脏。

    她可以供出真正的凶手,但科尔黛坚持说是自己干的,她大哭着说“是他让我变成了女杀手”。

    在判决结果出来后,科尔黛向法院询问是否能描绘她的肖像,据称是为了要记录下她的真实自我。她恳求道:

    “因为我还有一点时间可以活,市民们,我希望你们会允许我为自己画画。”

    取得同意后,科尔黛选择了国民警备队中的一位艺术家让-雅克·豪尔来当她的画家,这名艺术家在之前的审讯中便已经开始描绘她。豪尔的画作在科尔黛被押上死囚押送车的不久前完成,作画途中有让科黛本人检视成品并且提出建议改善。

    她被体面得送上了断头台,侩子手还为她梳洗打扮,后来她留下了一缕头发。

    侩子手对她说“您会发现这条路很长。”

    夏洛特却说“不,我并不担心迟到。”

    最后一段旁白在闸刀落下时响起:是她杀了我们,但她也教会我们如何去死。

    这复合拿波里昂尼不想内战的想法,戈丹也没有对他歌功颂德,甚至夏洛特还有点女英雄的样子。

    只有一句话被不断重复:路易十六是个好人,却是个坏国王。

    夏洛特是贵族少女,住在诺曼底,她和巴黎的一切都是没有关系的。

    一个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安危选择了逃跑,一个贵族少女选择了为了保护法国不陷入内战慷慨就义。她并不是因为身在保王党阵营里就对雅各宾派的马拉下杀手的。雅各宾派也没有因为她杀了自己的领袖人物疯狂报复,而是用审判的方式确定她的罪名:在法国,取走一个人的性命会拯救很多人的性命,刺杀一位谋杀了很多人,并且打算继续谋杀的人是正当的,但是法律规定杀人必须偿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