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飘》那部小说里,白瑞德不同于其他男人,他很清楚战争的情况对南方不利,但他还是参加了南方军抵抗北方。

    在斯嘉丽的眼里,英俊的艾希礼学识渊博,温文尔雅,即使对方跟自己都已经有家室,她还是想方设法接近艾希礼。第一任丈夫死在战场上,斯嘉丽一点也不悲伤,白瑞德看出这一点,出重金让斯嘉丽可以穿着丧服尽情跳舞。可是白瑞德到后面看出她天真活泼之下的虚荣,要她保持体面。

    岁月让白瑞德成长了,反观艾希礼,他一直活在过去,战争失败后所有庄园主的日子都过得很糟,南方的淑女绅士失去富足的生活,那个温文儒雅的“骑士”不想也缺乏勇气面对,斯嘉丽走投无路时找他,他也无计可施。

    梅兰妮平凡无奇,并没有斯嘉丽的美貌,却有任性的斯嘉丽没有的优点,梅兰妮对人对事都大方得体,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对地位低下的妓女,对白瑞德,甚至对傲慢的斯嘉丽都真诚以待。斯嘉丽独自主持庄园时,下人抱怨斯嘉丽刻薄,梅兰妮却说是她养活他们。

    然而她也不是“圣母”,斯嘉丽开枪打死闯入家里的盗贼,梅兰妮冷静地帮忙藏尸。

    和梅兰妮比起来斯嘉丽在考虑别人之前先考虑的是自己,但是乱世让她成长了起来,斯嘉丽第一次婚姻是因为任性,第二次婚姻虽然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却是为了更多人,如果她妹妹和弗兰克结婚了,她肯定也只会顾着自己过自己舒适的生活,并且她没有斯嘉丽那么聪明的头脑。

    有的时候女人不禁会想,这些男的没有脑子吗?尤其弗兰克,明明有婚约在身仍然接受斯嘉丽。

    男人也有虚荣心,一个美貌的妻子更能衬托他的成功,这种强烈的社会认同感需求能降低他们的判断力,尤其是别的男人吹捧称羡的时候,这时候能不为所动,依旧爱着长相平凡梅兰妮的艾希礼就变得突出了。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斯嘉丽希望艾希礼能和其他人一样关注自己,但是真正明白她的人是白瑞德。

    他很聪明,不会像斯嘉丽的前两任丈夫一样被她利用,可是他却忍不住宠爱她,那个自私、高傲、对所有人异样眼神都不屑一顾的女人。

    有一幕,白瑞德给斯嘉丽带了: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

    他们绝对错了,那些独居的日本老人,死后钱就像垃圾一样被扔进了垃圾桶里,发现它们的流浪汉也只是将那笔捡来的财富用来玩柏青哥了。

    波莫娜相信,用以推动历史进展的是女人,只是女人,在刘邦死后,是吕雉继续在国内推行黄老,她影响了窦漪房。

    墨洛温王朝奠定于其第一个国王克洛维,他的皇后劝他接受天主教,使得法兰克王国与罗马天主教会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和相互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未来欧洲的政治模式。

    决定阿拉伯命运的雅穆克战役,这个时候的拜占庭军队已经非常依赖骑兵力量来完成制胜一击,不像古罗马时期一样靠步兵方阵取得胜利。阿拉伯军队的骑兵并不是强项。但相比有着丰富骑兵作战经验的拜占庭部队而言,他们更为适应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同时有着新兴宗教带来的士气优势。但连年的战乱与刚刚遭受重创的国力,并不能为他们支撑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骑兵力量。

    交战首日,拜占庭一方首先发起试探性进攻,但并未突破阿拉伯步兵的防线。

    第二天拂晓,拜占庭军从左右两翼进攻,试图利用更多军队展开的正面宽度优势去包抄人数偏少的阿拉伯军的阵线。但哈立德指挥骑兵预备队先后解除了拜占庭对左右两翼的包围、守住了防线。

    交战的第三天,拜占庭军则将主攻方向放在阿拉伯军的右翼,并一度突破了他们的正面防线。然而哈立德又一次发挥了预备队的作用,他指挥预备队与左翼骑兵夹击拜占庭军的右翼、同时命令右翼骑兵侧击拜占庭军左翼,再次挫败了拜占庭军的包抄企图。到此刻为止,交战双方都已经摸透了对手的套路。

    第四天拜占庭主帅瓦汉继续主攻阿拉伯军较弱的右翼,并击退了正面的阿拉伯步兵。哈立德则将骑兵预备队分为两路,在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第三次击退了拜占庭军的进攻。战斗中一些阿拉伯士兵已经开始放弃战斗逃跑,身后的随军妇女用各种手段给赶了回去。一些阿拉伯妇女甚至动手杀死了执意逃跑的人,并激励全军死守防线。是女人担当了督战队,赶着男人们继续战斗的。

    至于摩根所说的金钱推进历史,从古至今最会花钱的就是女人,东方的丝绸如此被西方追捧,还不是因为女人的服装需求。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女人衣服的布料变成了棉花,而棉花正是美国南方联邦战胜北方的信心之源。

    在阿尔伯特亲王死后,维多利亚女王为他服丧四十年,一年四季都只穿黑衣。

    和她同时期的慈禧在勾心斗角方面应该也不差,而且慈禧还非常喜欢《诗经》,只要一有闲暇的时光,她就有可能主动给身边的宫女们开始讲解国学,并且还会时不时的传授一些西洋知识。

    慈禧的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