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阿不思很喜欢作弄西弗勒斯,西里斯越狱那一年的圣诞节,西弗勒斯也留在学校里“保护”哈利。

    在餐桌上,阿不思用鞭炮变了一里,著名的侦探福尔摩斯也有使用可卡因的记录。

    在英格兰本土人吞云吐雾、醉生梦死的时候,1845年一种让土豆致病的真菌大面积蔓延,这种马铃薯晚疫病能让土豆快速腐烂。

    不列颠三岛的气候潮湿多雨,适合真菌繁殖,不过在当时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问题,只是盲目地打起精神来继续种植,结果种一片死一片,不仅如此,连每家每户储备的土豆都被毁灭了,饥荒开始蔓延了,300多万人吃不上饭,爱尔兰瞬间饿殍满地,如同人间炼狱一样。

    爱尔兰大饥荒也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诱因之一。

    为了赈济灾民,英国动用了黄金储备,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玉米和麦片,然而这些进口粮食并没有起到平衡粮价的作用,即便按照1便士一磅的价格进行销售,饥饿的爱尔兰人也根本买不起这些粮食。

    当时英国议会中爱尔兰籍议员都是当地大地主,他们的收入极大程度依赖于领地内农民缴纳的组税,当饥荒导致收入锐减时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领民采取什么有效措施,用辉格党赈灾大臣的话来说“这场灾难是上帝给爱尔兰人的教训”。

    在这类人的主导下,政府对缓解饥荒是放任的态度,甚至于英国人还整船整船地将爱尔兰的肉类和谷物运往英格兰,贫穷的爱尔兰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食物被运走,一他们没有钱,二他们没有枪,所以只能活活饿死。

    相反因为大量的廉价粮食进入英伦三岛,本国的农业遭到了冲击,爱尔兰和英格兰农民挣不了钱了,他们转行去干别的,在大饥荒需要粮食赈灾的情况下。

    廉价粮食的粮食没有替换土豆,反而因为爱尔兰土豆减产,土豆的价格飞涨。如果英国能买下爱尔兰土豆的话,那么爱尔兰人就有钱买廉价的粮食了,但英格兰人没有那么做。

    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运力是将国民财富和文明推向四面八方的强大杠杆之一,以铁路公司为首的重工业公司取代了蒸汽机和纺织机的轻工业,成了工业化进程的龙头。

    关税和铁路是连体双胞胎,彼此相互支撑,关税提高了,运价就提高了,关税降低了,运价也就降低了。为了从国外运进粮食,英国降低了关税,那么铁路公司就受到了影响,一直上涨的铁路公司股票快速下跌,英国经融危机爆发了。

    同时因为动用了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英国的经融系统随时可能崩溃,财政危机的爆发间接导致了救援措施的失措,英格兰人没有购买爱尔兰价格不断上涨的土豆。

    面对这次危机英国成立了中央救济委员会,在爱尔兰西部和南部开放了76个粮仓,将粮食以成本价卖给爱尔兰人。

    然而贫困人口数量太多,英格兰本土的农民减少粮食产量,粮仓里的储备粮根本不够那么多人吃。

    随后财政部又拨款给教会和救济院,每次灾难到来都会有人展现人道精神,免费发放食物给灾民。

    可惜各地教会和救济院容纳人数有限,只有10万人接受救济,另外还有200多万人没有饭吃。

    1846年7月之后一直阻扰爱尔兰工业化的英国提出以工代劳的手段,搞一些公共工程,这样爱尔兰人就可以吃饱饭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又出现了。

    第一,这些工程需要层层审批,拖拉的流程浪费了大量时间。

    第二,爱尔兰没有任何工业基础,要从无到有修建公共工程投入资金太多,那是经历经融危机的英国政府根本承受不起的。

    通过公共工程得到救济的爱尔兰人只有71万,另外还有150多万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于是英格兰人尝试将爱尔兰人引入本土就业,结果这些饥民又是抢了本地人的工作,又破坏治安,在缺钱又缺粮食的情况下,爱尔兰监护委员会对爱尔兰地主下手了。

    从17世纪中期开始,爱尔兰的土地几乎被英格兰地主霸占,多数大地主居住在英格兰。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大多数爱尔兰农民成为英国土地贵族的佃农,此外工业革命的成功让爱尔兰人在农业无助、工业无望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种植马铃薯存活。

    大饥荒发生时怀孕的妇女晕倒在雪堆里,**的儿童裤脚着被赶到冰冷的野外,几个小时就会夺走他们的生命。

    英格兰人则驾驶着闪亮的马车,看着那些极度贫困和半饥饿的人束手无策。

    因为他们是来观光的,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只能目睹记录下那些历史。

    在雪莱的记录里:都柏林的富人把穷人变成卑下的人,然后又埋怨他们的卑下,他们让穷人挨饿,但如果穷人偷了哪怕一块面包,就将他们绞死。

    因为这些人的见闻,1847年英国修正了地平法,豁免部分佃农的地税,只从地主手里征收。

    议员们的计划是让富人多出钱,让穷人少出钱,这样就有钱可以救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