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主街。

    城内房舍大半破旧,不少年久失修的房屋倒坍在地上,而完整的每间房舍都住满了唐军士兵,李玄道看到一伙士兵正在井边打水,准备做晚饭。

    “水井检查好了没有?”李玄道现在不敢有丝毫大意,水井、房屋都要一一检查,既防止隋军在井中投毒,又要防止隋军在房舍之内堆积干柴、硫磺等引火之物。就目前为止,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由此可见,这支隋军撤得十分仓促,并不是故意引诱唐军入城。

    士兵们见主将询问,连忙回答:“禀报大总管,我们已经检查过了,井内没有丝毫异常之处。”

    “非常时期,小心无大错,大家务心小心小心再小心。”李玄道吩咐一声,继续前去城内各处巡察。

    “喏!”全军将士都知道处境严峻,一丝大意都有可能全军覆没,身死他乡异地,所以都格外认真。

    ……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在山路上急行军两天的唐军疲惫不堪,吃了晚饭就关闭城门早早休息,一队队巡逻唐军在城头来回巡逻,戒备十分严密,而在城外,还有数百名唐军斥候游弋在十里范围之内。

    到了一更时分,一个五十人队唐军巡哨发现了异常,急忙向五里之外的狂奔,就在他们奔过一个平缓的山丘的时候,一阵破空而响的箭矢向他们射来,这了唐军士兵纷纷惨叫落马,仅中两轮密集的箭矢,无一活口。

    随着其他巡哨也被这样逐一歼灭干净过后,一万五千多名隋军在夜色的掩护向,向远处被火把照亮的景谷城的两座城门围拢而来。

    由于夜色浓重,且火把照得不远,城上的唐军巡哨并没有察觉到正有大队隋军向城池靠近,但在黑暗之中,隋军弓弩兵已经封锁城门。而且还有几百名辎重兵在距城池百多步外,把随身携带的一些散件搭建成远程抛射攻城器械,过了约有半个时辰,十几个庞然大物便出现在城外空地上,那一个个高大的支撑塔比低矮的城墙还要高。

    攻城器械接近完成时,城上守军终于发现了异常,倒不是他们发现了攻城器械,而是游弋在城外的巡哨久久没有回来,心生警惕之下多燃火把,隐隐约约的看到巨大的黑影,便紧急向主将李玄道禀报。

    尽管李玄道也很疲惫,但主将的压力使他久久难以入睡,作为一个有近十年军旅生涯的老兵,李玄道对危险有一种异常玄妙的敏锐感,今天入城之时,他就觉得这个小城不对劲,可是检遍了所有可疑之处,都毫无所获。

    李玄道合甲躺在一张木床上,仔细回顾白天所遇的一幕,希望从中找到让自己不安的原因所在

    蓦然,李玄道猛然坐起。

    那个老道士说隋军之前十分安分,直到昨天才抢奔百姓百姓钱粮等财物,如果隋军需要粮食,为何留下了将近两千粮食?更值得怀疑的是,既然这是一支军纪败坏的军队,为什么等到昨天才开始抢?

    那么隋军忽然变得凶残的目只有一个,是隋军主将知道百姓习惯逆来顺受,不到万不得已那一步,哪怕好话说尽,也不愿离开家园,索性就以凶残的方式让百姓感到“大难临头”,迫使他们离开。

    隋军不惜名声也要把城中百姓赶走,留座空城给自己。

    目的为何?不言而喻。

    想到这里,李玄道只感到头昏目眩、手中冰凉,白天的时候他只考虑到城墙可能防止隋军夜间偷袭,却忽略城墙在某些时候会变成一种致命的束缚。

    就在他打算唤人之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我们有要事禀报将军!”

    “稍等一下。”亲兵回答道。

    李玄道却已经冲了出去,询问道:“何事?”

    守城士兵惶声禀报:“启禀将军,我们发现城外出现了异常情况……。”

    来不及细听,李玄道便快步向了城头,向远处凝目一看,只见百步之外矗立起十几座巨人般的高塔,在夜色中还可以看见一根长长甩臂。

    “这是大型投石车。”冷汗终于从李玄道额头上滚滚而落,厉声高喊:“敲响警钟!”

    “当、当、当……”清脆而急促的示警钟声在小城回荡,就在这一刻,城外的巨型投石机仿佛也仿佛接到号令一般,开始咆哮了起来。

    这是十分简易的投石车,但是用来对付低矮的小城已经够了,十几只火油桶越过城墙,狠狠地砸在屋道:“我们有两万士兵,要是只走一个城门的话,时间上根本来不及。高将军,你率左军从南门突围,我们在城南木马山汇合。”

    “末将遵令!”高甑生向李玄道行了一礼,回头对本部将领大喊一声:“左军弟兄跟我来!”

    “喏。”左军将校各回本阵,率领士兵向南门奔去。

    李玄道等到大军分好,各兵种都已准备就绪,下令道:“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城门隆隆开启、吊桥缓缓放下,唐军刀盾手高举大盾,以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出。

    北城一百六十多步外,刘纲率领的五千名弓弩手已经等候多时,摆在最前面是由两千人操作的一千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