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在刚进三伏的舂陵即将发生隋唐大战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风云突变,气候骤然变冷,仿佛一夜之间从盛夏进了寒冷的冬天。

    多玛是一个小镇,处于今天的青海玛多县,属于高平原地区,这里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四周分布着大片草场和高海拔针叶林。

    为了躲避暴风雪的需要,多玛镇建在两座巨大山脉之间宽约五里、长达五十多里的谷道中北部,顺着谷道东边的黄河北上就是大隋、南下则是吐蕃。

    以多玛镇为中心,南北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的草原,生活着二十多个渔猎及游牧的羌、氐、鲜卑、柔然、突厥、铁勒部落,由于这里两不管,所以这些部落实际各自独立,为了争夺草场明争暗斗数百年,谁也吃不下谁,倒也斗得怡然自乐。

    但随着隋朝和二吐联军战争的爆发,作为战略要地的多玛立马成了双方的西部战场,王伏宝和朗日赞普的弟弟论科耳几乎同时赶到,眼见对方的兵力相当,都意识到奇袭对方腹心之地的计划失败,于是不绝而同的在多玛南北指导下大营,于是生活在多玛镇的各个部落如同羊圈里的羊,处于前狼后虎之中。

    要命的是,几乎同时到达的王伏宝和论科耳都以为多玛人是对方的子民,不敢擅自招降,生怕拍方受袭,于是都选择性的忽视了多玛各部,而多玛人担心两军误会,都不敢接近对方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些日子倍受煎熬,惶惶不可终日。

    这天中午,杨侗抵达了多玛大营。正值一场暴风雪即将袭来。好在王伏宝为了对吐蕃进行战略欺骗,所扎之营足够容纳二十万大军,所以军队一到,士兵和战马直接就有营帐可住。

    刚刚安顿好大军,杨侗忽然感到脸上一凉,他急忙抬头看去,只见滚滚乌云盖道:“父皇在大业五年亲征吐谷浑,拓疆数千里,随即又有张掖举办万国交易会,西域各国国王纷纷觐见,使大隋王朝达到了强盛的,不由问道:“为什么不全对?”

    为了预防敌军借大风雪掩饰前来偷袭,众将都在东、南、西布置巡哨,尚未得空来议事,闲得没事的杨侗索性科普道:“其实高度差所引起的不同天象,处处都有,只不过没像高原和平原那么明显,所以人们往往忽视掉细微的差别。就以这座高原为例,位于下方的临洮由于地势低、气温高,可以种植卢城水稻、豆子等喜温作物;由此往上,地势渐高、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稞、小麦之类的耐寒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由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几颗雪以外,啥植物也没有,由此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分布、植物的样子是和高度、气温、水量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

    众女细细一想,发现这座山真是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观,山下是闷热夏天、中部是春秋,这里天气无常的初冬,雪线以上的动如雪山无疑就是冬天了。

    杨沁芳心下一动,对着杨侗说道:“父皇才华横溢,灭了吐谷浑以后,回到张掖时作,通首气吞山河,文人皆称其‘一洗宫体诗颓靡之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皇祖父的诗肯定不错的。”杨侗表示认同,在他前世的时候,杨广已经被黑得一无是处,但他的,仍然有极高赞誉,获得“魏武之风”的美称。杨广的诗能跟曹操比,怎么可能会差?

    “同样打吐谷浑、同样战绩彪炳,你是不是也该写首同样霸气的诗篇?”杨沁芳图穷匕现。

    杨侗差点差点咬了自己的舌头。

    要知道历史长河中的大诗人成千上万,他们写出来的万万千千首杰作之中,有仙气、鬼气、杀气、英雄气……但写出帝王气者,唯独只有曹操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位。

    杨沁芳居然让他写帝王气的诗,这要求实在太吓人了吧?

    杨侗皱眉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张口就来?”

    “你这不是来了么?”杨沁芳如是说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诗句!”

    “……”杨侗目瞪口呆,真想给自己来一个嘴巴,又要他一言不合就飙诗了。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杨侗一首诗篇念完,卫凤舞那双盯着他的眼神,爱慕中透着信任、崇拜,夫君的确是才华横溢。

    杨沁芳接道:“对啊,现在是七月,不是八月;而且这里也不叫轮台,更没有东门。”

    杨侗脸不气心不跳的说道:“多玛七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